幸福教育-茶养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艺的六个要素 1、选茶:茶叶按不同的制作工艺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根据不同人的口感来选茶,根据季节来选。 2、择水:轻清之水 3、置器:茶具配置要实用、简单、洁净、美观 4、雅室:品茶环境要幽雅、温馨。 5、冲泡:①备器(茶具的准备)②煮水(保持水的活性)③备茶④温杯(再次清洁提高温度)⑤投茶(将茶叶放入盖碗或壶中)⑥冲泡(洗茶、出汤,重点掌握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⑦奉茶(将茶杯双手奉到品茶人面前)⑧收具(清洁整理茶具)。 6、品饮:品茶与喝茶不同,喝茶是为了解渴,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品茶则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重在意境。 乌龙茶的冲泡 1)准备茶具:品茗杯、闻香杯、紫砂壶或盖碗。 2)煮水:水温95℃左右开水 3)备茶:铁观音 4)温杯洁具 5)投茶:容器的二、三成满。 6)洗茶: 7)冲泡:第一泡一分钟左右,以后每次应比前一泡多浸泡15秒左右。这样可使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8)分茶:在闻香杯中倒入七分满的茶汤,把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面,再把杯子倒转过来(鲤鱼翻身)。 9)奉茶:双手把茶杯奉到品茶者的面前。 10)品茶:闻其香、观其色、品其味。 普洱茶的冲泡 1)准备茶具:品茗杯、紫砂壶或盖碗。 2)煮水:水温95℃左右开水 3)备茶:普洱熟茶 4)温杯洁具 5)投茶:3至5克(视盖碗大小) 6)洗茶: 7)冲泡:第一泡一分钟左右,第二、三泡出汤比第一泡快一些,以后每次应比前一泡多浸泡15秒左右。 8)分茶:在品茗杯中倒入七分满的茶汤。 9)奉茶:双手把茶杯奉到品茶者的面前。 10)品茶: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绿茶的冲泡 1)准备茶具:玻璃杯或盖碗。 2)煮水:水温90℃左右开水 3)备茶:宜良宝洪茶 4)温杯洁具 5)投茶:3至5克(视盖碗大小) 6)润茶:少量水的浸过茶面 7)冲泡:将水注入盖碗,轻轻翻动茶汤,30秒后出汤。 8)分茶:在品茗杯中倒入七分满的茶汤。 9)奉茶:双手把茶杯奉到品茶者的面前。 10)品茶: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祝您健康快乐! 茶 养 生 杨万松 中国人与茶 1、茶从药用到饮料的演变 2、百姓的柴、米、油盐、茶 3、“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少数民族 4、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一、演变 1、唐代 陆羽 《茶经》 2、《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神农”就是炎帝,是茶的发现和使用者。 4、茶的利用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煮食到煮饮到泡饮,从混饮到清饮的漫长演变。 二、百姓与茶 1、茶,不管是药用、食用、还是作为饮料,都是从最普通的老百姓开始的。 2、潮州功夫茶。 3、粗茶淡饭。 三、少数民族与茶 1、唐代是茶叶作为饮料,由原来主要南方饮用,传到北方。 2、茶一经传入,便成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3、少数民族嗜茶,与其所处地域的气候干燥、寒冷,以畜牧业为主及与其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4、砖茶。 5、酥油茶;清茶;奶茶;香茶。 四、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1、自古名寺出名茶;茶禅一味。 2、道家最知茶中乐;茶是养生佳品;中医主要是道医。 3、儒士对茶的品味最多。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茶与医学 一、古时论茶效 1、中国历代医药专著论茶 2、中国历代古医方书记载茶疗方 3、中国历代经史子集类及茶叶专著论茶效 4、我国古代诗人颂茶效 茶与医学之一:古时论茶效 1、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2、张仲景《伤寒论》:“茶治便脓血甚效”。 3、《唐本草》:“茶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本草拾遗》:“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4、宋代《本草图经》:茶即药品也,去滞化食。 5、元代《汤液本草》:“茶可治中风昏聩,多睡不醒”。 6、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也。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 茶与医学之二:古代茶疗方 1、《千金方》“煮茶单饮”治头痛。 2、《赤水玄珠》“茶稠散”方。 3、万氏家抄方“茶柏散”方。 4、《圣济总录》“姜茶散”方;“海金沙”方。 5、《韩氏医通》:抗衰老茶方。 国外早期对“茶与健康”的论述 1、茶叶作为商品1610年传入欧洲,首先是荷兰、葡萄牙,然后是俄国、英国。1674年传入美洲,逐步遍及全世界。 2、1772年英国《茶的医学性质》中认为:“茶是养生妙品,百病药剂。茶有三德:一、坐禅时,可·通夜·不眠;二、能助消化;三、是不发(抑制性欲)的药。” 3、1883伦敦《茶,健康饮料》说:“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