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理性——聚焦我国当前食品安全说课.ppt

餐桌上的理性——聚焦我国当前食品安全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四个最关键的保障体系 法律法规 标准体系 科学技术 支撑体系 风险预警 应急体系 保障 食品安全 监测监督 管理体系 公众接 受程度 企业 利益 极端 主义者 贸易 壁垒 食品安全问题不那么简单! 科学不 确定性 (五)五个关注问题 我国目前需要高度关注的几个科学问题 有机物污染状况、危害风险评价与有效控制技术? 无机物污染状况、危害风险评价与有效控制技术? 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危害风险评价与有效控制技术? 加工中有害物形成机理、危害风险评价与食品安全干预技术的开发 暴露水平与风险评价的基础性研究 有效的快速检测技术与监测网络体系的建立 食用农产品-食品的溯源技术与体系建立 食品标准与检测方法等标准体系的建立 提高食品安全度,必须解决九个关键的“度” 1、食品生产的诚信度 2、食物供应的可溯度 3、政府监管的公信度 4、科学技术的支撑度 5、法律标准的保障度 6、风险评估的危害度 7、信息交流的透明度 8、健康饮食的普及度 9、公众消费的信任度 小结 1、为什么? -- --基本背景 2、是什么? -- --食品安全 3、怎么办? -- --供应链控制 作业: 谢 谢 * 今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再次造成国际性恐慌。在欧洲,源自德国和西班牙的病毒感染黄瓜事件已经造成十余人死亡,另有数千人感染,还蔓延到了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等多个欧洲国家。在亚洲,台湾地区掀起的塑化剂毒饮料风暴,愈演愈烈,至今已查明有多达500种产品受到污染,牵连到了近200家厂商。 食品安全是个国际性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固然有植物性和动物性疾病的自然力因素,也有在商业化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自然力是不可抗拒力,到目前为止,以人类的科技力量是无法避免的,若干年前引起全球性恐慌的疯牛症,以及这次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发的欧洲“毒黄瓜”事件,都是典型的例子。 *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中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长期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安全风险在中国现阶段比较集中地出现和暴露。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和各种媒体。 * 2004年4月前,大量营养素含量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从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安徽阜阳市发生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在阜阳个别市场及商家销售劣质奶粉行为披露后,阜阳政府组织工商、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顿。经调查,40个生产厂家中有7家标称的企业不存在,2家企业协议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厂名厂址,2家企业已被注销。 * 2005年3月2日与3月3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化妆品检测中心对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批次为“2003年7月7日”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进行检测时,首次发现“苏丹红一号”。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用于食品的情况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而同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责令各大超市和商店下架召回359个被疑含有致癌色素“苏丹红一号”的品牌食品。 *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IV号。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   经调查,这些自称野生鸭下的“红心”鸭蛋,是在鸭饲料中掺了苏丹红,才出现“红心”。   “红心”蛋问题出现在农产品生产源头——鸭子的饲养上。“红心”鸭蛋的出现暴露出农户的经营问题,同时蛋制品缺少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而相关质检部门对“红心”蛋等农副产品质量抽检出现漏洞,生产管理缺位。而《食品卫生法》不能覆盖食品产销全过程,留下诸多的执法空隙 * 2008年9月10日,陕甘宁等地出现多个婴儿患肾结石病例,疑为食用问题奶粉所致。11日,卫生部证实,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旗下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同日,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污染,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产品。   早在2008年3月,已有消费者向有关部门反映三鹿牌婴幼儿奶粉的质量问题,直到9月才作为问题开始处理。预警机制的失灵,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出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漏洞,《食品安全法》强调相关部门之间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强化举报与检验、风险评估、召回等制度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鹿问题奶粉”是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但长期以来,作为原奶收购环节的奶站一直是监管盲区。针对这一现象,《食品安全法》强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突出“全程监管”。 * 2010年1月25日至2月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