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昆虫学Urban Entomology10-7 王 敦 wanghande@nwsuaf.edu.cn Tel. 第七章 城市园林观赏植物害虫 园林植物害虫按其危害部位不同分为4大类: 食叶害虫 枝梢害虫 蛀干害虫 地下害虫 一、食叶害虫 1. 危害特点 1.1害状明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易于爆发成灾。 1.2 危害健康植物的叶片,为次期性害虫和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 食叶害虫代表种类 2.1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分布与危害 (1)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马尾松分布区,秦岭以南是马尾松毛虫的重灾区。 (2)危害:主要危害马尾松,其次危害为湿地松、火炬松、云南松等。 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1)生活史 年2?4代,在中国南部以4龄幼虫在树冠顶端松针丛、或树干的皮裂内越冬。 (2)习性 初孵幼虫嚼食卵壳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3、4龄幼虫分散危害,5、6龄幼虫有迁移习性,4龄以后幼虫食叶量占幼虫期食量的70?80%。 在生物防治中广泛应用的有病毒、白僵菌和松毛虫赤眼蜂等。 2.2 杨、柳毒蛾Stilpnotia sp. 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柳毒蛾S. salicis (Linnaeus)多混合发生,二者均为鳞翅目、毒蛾科昆虫。 分布与危害 (1)分布:分布于国内各省区,及地中海沿岸和加拿大。 (2)危害:危害杨、柳、白桦及榛子。大发生时大面积杨树林的叶部全被吃光、形如火烧。各地优势种不同,如新疆以柳毒蛾发生量大。 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1)生活史 年1代,以3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杨树展叶时上树取食。 (2)习性 成虫白天静伏叶背及杂物中, 18时至次日5?6时飞翔、交尾; 小幼虫受惊扰时常吐丝下垂随风飘往他处,老龄幼虫则很少吐丝下垂及坠落;幼虫耐饥力很强; 杨毒蛾白天蛰伏、夜间取食;柳毒蛾白天仍在树上取食危害。 2.3 蓝目天蛾 蓝目天蛾指名亚种 Smerinthus planus planus 分布与危害 (1)分布:蓝目天蛾指名亚种广泛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河南;朝鲜、日本、前苏联。 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1)生活史 在辽宁、北京、兰州1年2代,在陕西、河南1年3代,江苏年4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 (2)习性 成虫多夜间羽化、活动,具趋光性,飞翔力强; 卵单产于叶背、枝,偶见卵成串,每雌产卵200?400粒。 初孵幼虫食卵壳,1?2龄食嫩叶,4?5龄幼虫取食量极大,被害枝常成光秃状。老熟幼虫下树入土55?155mm营土室化蛹越冬。 2.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分布与危害 (1)分布:分布于辽宁、山东、陕西;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匈牙利、南斯拉夫、奥地利、前苏联、波兰、保加利亚、法国、日本、朝鲜。 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2)习性 1?4龄为群聚结网阶段 5龄后脱离网幕分散生活 6?7龄食量占幼虫期的56%以上 越冬代成虫羽化与小麦抽穗期相吻合,小麦收割期与二代4?5龄幼虫盛期吻合。 2.5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分布与危害 (1)分布:除宁夏、新疆、贵州、西藏外,遍布国内,及日本、朝鲜、前苏联。 (2)危害:危害枫杨、杨、柳、榆、三角枫、刺槐、梧桐、桑、苹果、石榴、枇杷等多种园林植物。 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1)生活史 陕西、辽宁年1代,北京、安徽、四川年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和枝桠处结茧过冬。 (2)习性 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不强。 雌蛾产卵多在叶背散产或数粒聚集,每雌产卵49?67粒,成虫寿命4?7天。 初孵幼虫先食卵壳、再食叶下表皮和叶肉、形成圆形透明斑,4龄叶片成孔洞,5、6龄仅留叶脉。 幼虫食性杂,危害植物种类多。 2.6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分布与危害 (1)分布:遍布华北、华中、西南等省(区),西北仅分布陕西。 (2)危害:危害杨、柳、榆、刺槐、泡桐、法桐、核桃、苹果、梨、桃、柑橘等32科65种植物。以泡桐和法桐受害最重。 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1)生活史 华南年2代,其余年1代,以老熟幼虫将袋囊以丝束于小枝上越冬。 (2)习性 雌成虫聚产卵于蛹壳内并用黄毛覆盖; 初孵幼虫在蛹壳内食卵壳、约滞留2天;在晴天中午出袋、吐丝下垂; 吐丝--形成圆锥形袋囊; 袋囊加大、袋外缀贴较大的碎叶片或短枝梗; 4?5龄食量约占幼虫期的90%。 3. 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 (1)农业技术措施 (2)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 (4)物理防治 (4)加强检疫 二、枝梢害虫 刺吸式口器害虫为主要危害种类; 种类多,种群密度大,繁殖快; 易传播、蔓延,随寄主而传至它处; 部分种类还可传播植物病毒病害。 1.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