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高产优质栽培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茯苓高产优质栽培技术.doc

茯苓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茯苓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广义的药用菌指一切可以用于制药的菌物,狭义指用于医药的大型真菌(蕈菌)。野生有冬虫夏草、蝉花、雷丸、安络皮伞等;目前,人工栽培的有灵芝、茯苓、猪苓、天麻、桑黄、木耳、云芝等。这些药用菌在我国都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它们虽功效不同,但最大的优点,也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无毒副作用。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它们不仅是传统的益气、强身、祛病、通经、益寿等功能,还具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癌的功效。许多食用菌兼具有药用价值。下面为茯苓的相关介绍。 一.概述 别名云苓、松茯苓。是一种兼性腐生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为低等植物,其个体无典型的根、茎、叶的分化,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3部分组成,主要寄生于一些松科松属植物上,吸收植物体内养分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茯苓是我国使用历史最长的药物之一,为药食两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性味甘、淡平。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浮肿等症。各国各地均有分布。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制剂以及一些保健品中。我国茯苓生产地区分布很广,黄河流域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贵州家种茯苓自上世纪70年代引种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栽培获得成功,30多年来,经过对茯苓栽培的精心观察和研究,栽培方法和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但仍普遍存在空窖、瘟窖、鸡窝苓窑以及泡苓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茯苓的产量和质量。此外,传统栽培技术不能利用松木废枝丫、小径级材栽培茯苓,很浪费木材资源。2000~2003年,我们根据茯苓的生物学特性,在松脂基地内开展茯苓复式栽培试验取得了成功。解决了茯苓栽培的“空窖”、“温窖”、“鸡窝苓窑”、以及茯苓夹皮、夹泥、夹沙的难题,茯苓产量提高53%;节省木材资源35%,且茯苓质量优良,产量比较稳定。 二.植物特性   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白色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营养,同时分泌酶来分解和转化木材中的有机质(纤维素),使菌丝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长。第二阶段是菌丝至中后期聚结成团,逐渐形成菌核(亦称结等)。结苓大小与菌种的优劣、营养条件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不同品种的菌种,结苓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品种栽后3~4个月开始结苓,有些则较慢,需6~7个月。早熟种栽后9~10个月即可收获,晚熟的品种则需12~14个月。 三.生长特性   茯苓喜温暖、干燥、向阳,忌北风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广。温度以10~35℃为宜。菌丝在15~30℃均能生长,但以20~28℃较适宜。当温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温不致于冻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气、沙多泥少的夹沙土(含沙60%~70%)为好,土层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实、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菌丝生长。切忌碱性土壤。 四.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复式栽培技术介绍 ??? 茯苓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体内不含叶绿素,自身不能制造任何养料,主要靠寄生吸取松科松属植物养分来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 复式栽培茯苓的原理是:充分利用茯苓生长的适宜气候和段木营养物质,缩短从菌丝体至菌核形成的时间100~120 d,使茯苓子实体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气温条件下,得以充分吸收段木的营养物质,快速成长。 2复式栽培技术试验情况 2.1不同栽培技术试验情况 ??? 2000年在中潮镇二望松脂基地的同土质、同气候环境条件下使用段木原料10 m3进行了传统排式栽培法、传统窖式栽培法、排式二次复式栽培法、排式三次复式栽培法、枝丫小径材叠式栽培法、枝丫小径材三次复式栽培法等6种栽培技术的试验,实验苓地面积总计100 m3;2001年根据2000年二望松脂基地实验结果,择优技术在岩洞镇述洞松脂基地,使用段木原料120 m3进行传统排式栽培方法和排式三次复式栽培方法试验以及枝丫小径级材复式栽培法,试验苓地共计1200 m2;2003年3月,在中潮镇潘老村采用排式三次复式栽培技术和传统栽培技术及枝、丫小径材复式栽培技术进行较大面积推广,推广实验苓地3000 m2,使用段木300 m3。2000~2003年完成传统栽培技术试验苓地440 m2;完成复式栽培技术试验苓地440 m2;完成运用废劣枝丫、小径材栽培试验苓地420 m2。 2.1.1传统方式栽培技术(以下亩按588 m2的有效面积计)? ??? 总计试验苓地面积440 m2,鲜苓总产量6723 kg,平均产量15.2 kg/m2,588 m2产量8937 kg,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下同)的鲜苓商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