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课件修改后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习检测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一读。 审 案 吭 衙 役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能够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懊恼:﹍﹍﹍﹍。 惊慌失措: ﹍﹍﹍﹍﹍。 闻所未闻: ﹍﹍﹍﹍。 悉心照料: ﹍﹍﹍﹍。 冒名顶替: ﹍﹍﹍﹍。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为什么要审驴? 找一找,描写两头驴的词句。 “毛色发亮”;” 这头驴是唯一的财产,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毛色难看”; “惊慌失措” 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他怎样审驴?为什么要这样审? 结果怎样? 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的”审驴”,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即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所以计谋要用在正确的地方。 假设你就在现场,你想对文中哪个人说话,说些什么呢? 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 * 包公审驴 包公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臣。他从小聪明好学,在天圣年间考中进士。为官后,他不畏强权、廉洁清正、执法严明,并且以其非凡的智慧屡破奇案,深受仁宗皇帝的赏识。老百姓都称他是“包青天”,而贪官污吏、恶霸盗贼却闻名丧胆。包公执法断案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广为传颂。 读准字音: 挣(   )钱 辔(   )头 听差(   ) 耷(   )拉 圈(   )栏 懊(   )恼 惊慌失措(  )冒(  )名顶替 zhèng pèi chāi dā juàn ào cuò mào 1 2 3 4 5 6 7 词语我会读 唯一 悉心照料 惊慌失措 又气又恨 懊恼 审理 案件   悔恨 破案 冒名顶替 遵命  外套  一套  遵守  闻所未闻  遵纪守法 挨打 挨饿 紧挨 毛驴 木炭 家畜 愚蠢 某些 狡猾 狡诈 踪影全无 严严实实 瘦弱 照料 想一想: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着“驴”字,把这个故事提炼一下,形成几个小标题?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  )-(  )-( )四个部分:刘五的毛驴在市镇____,他气愤地____,( )运用智慧,利用___ 的特点,从瘦驴身上找到了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这个故事赞扬了包公的_____,同时也教育我们____. 换驴——审驴——得驴 丢驴-告驴-审驴-得驴 他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地关上三天!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静下心来思考: 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 包公 小偷 刘五 衙役 …… 包公审案的故事    有一次,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同时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就不用怕犯法。 1 2 3 4 5 6 7    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大喝一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 包公: 这个故事赞扬了包公足智多谋、沉着冷静、 知识渊博。 本文记叙了(     )被人偷 换,(  )运用了智慧,巧妙地破了 案的事。赞扬了包公是一位(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