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活动材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教育活动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7.9 第一讲 学校教育活动与 学生发展 第一章 学校教育活动与 学生发展 ◇第1节 学校教育活动概述 学校教育活动的内涵、特点、内容 本课程讨论的学校教育活动及意义 ◇第2节 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 ◇教师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1节 学校教育活动概述 一、学校教育活动的内涵 学校是什么? 一、学校教育活动的内涵 什么是学校教育活动? 一、学校教育活动的内涵 二、学校教育活动的特点 职能的专门性 功能的全面性 内容的系统性 手段的有效性 形式的稳定性 三、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 四、本课程讨论的学校教育活动及意义 第2节 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 ☆ 学校教育活动与团队合作精神 ☆ 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 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 ☆ 学校教育活动与创新精神 ☆ 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道德 教师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 ☆ 活动的组织准备 ☆ 教师对活动的指导 ☆ 活动的注意事项 教师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在国家授奖大会、北京大学奖励大会及中央电视台国家科技奖论坛等许多场合的讲话中都谈到了团队精神。 我国教育界最先积极关注和明确倡导“知识经济”新观念的知名人士—杨福家院士也提出:“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要训练学生与人共事,要讲究团队精神。只会孤军作战的人己不适应今天的形势。” 教师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 《中国青年报》在2001年11月做的《人力资源:青年职业前景与跨国公司在华战略》调查也显示:团队精神是跨国公司在选才时最看重的四项特质之一(另三项分别是忠诚度、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实际上己包含在团队精神内涵之中)。 教师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 联邦快递亚太区副总裁陈嘉良先生说:“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只有握紧的拳头出手才有力”。 惠普总裁卡莉说:“没有团队精神,我们将无法创新和前进。” 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在作客央视《对话》栏目时曾谈到,团队精神是微软用人的最基本原则。 第二讲 学校教育活动之 德育活动 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 ——苏格拉底 一、学校德育活动概述 1、德育内容分析 2、学校德育活动的目标分析 3、学校德育活动的特点分析 4、学校德育活动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 5、现实学校德育活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德育内容分析 什么是德育? 最简单的理解和解释,德育就是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与智育、体育相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 德育的内容:所有的思想品格教育都是德育。 但应注意:我们对德育内容所做的规定,确实涵盖了许多学科教育,但是,德育绝对不是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部。智、美、体、劳有足够区别德育的特征和内容,只是它们之中都含有德育的成分罢了。 2、学校德育活动的目标分析 (1)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学问 (2)人际交往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 ,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 2、学校德育活动的目标分析 (3)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 。使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应尽一份义务 (4)自立自理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 3、学校德育活动的特点分析 (1)身教重于言教 严于律已是德育的前提 (2)德育必须以情动人 只有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才会产生共鸣 (3)学科德育的关键是渗透 就学科德育而言,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 (4)德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也在发展。对德育的认识永无止境 4、学校德育活动在学校中的 特殊地位 德育的构成系统: 第一个是专门性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第二个是学科德育系统; 第三个是养成教育系统 德育的构成系统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程的老师是德育工作者,而其他专业课的老师,也是德育工作者! 5、现实学校德育活动存在问题及 原因分析 (1)“参加”而未“参与”——活动对象的被动性。 (2)全体而非主体——德育活动目标的划一性。 (3)重“他律”与轻“自律”——德育活动过程的表面性。 二、有效开展学校德育活动的一般要求 1、学校德育活动的筹划 2、开展学校德育活动的原则 3、学校德育活动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