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信息安全机制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对称加密机制及典型算法 ?????? 非对称加密机制及算法 ?????? 数字签名的原理 ?????? 数据完整性验证的原理及典型算法 ??????? PGP的使用 2.1 加密机制 2.1.1 密码学基础知识 加密的基本概念 明文(M):原始的,未被伪装的消息 密文(C) :伪装的消息 加密(E) :把明文变成密文的过程 解密(D) :由密文恢复成明文的过程 加密算法(EK):对明文进行加密所采用的一组规则 解密算法(DK) :对密文进行解密所采用的一组规则 密钥(K) :加密和解密算法的操作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分别称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 现代密码学 加/解密算法公开,算法的可变参数(密钥)保密。 “一切秘密尽在密钥中” 2种基于密钥的算法:对称/非对称加密算法 安全等级:根据破译算法的代价、时间、数据量等来划分。 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密钥体制(单钥密码体制、秘密密钥体制) 定义: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或实质上等同的密钥,使用单钥加密时,通信双方A和B必须相互交换密钥,当A发送信息给B时,A用自己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而B收到数据后,用A的密钥进行解密。 特点: 加密、解密速度快、效率高,硬件易实现。 加密、解密过程使用同一个密钥,发送者和接受者都需要知道密钥,需要通过安全的渠道进行密钥的传递,密钥的管理困难。 2.1.2 对称加密算法 加密: Ek(M)=C 解密:Dk(C)=M 主要的思想:加密过程反复使用混乱(confusion)和扩散(diffusion)技术(1949年由Shannon提出) Confusion: 使输入和输出无明显统计关系 Diffusion:将明文位和密钥的效应传播到密文的其它位 外加,移位、扩展操作 对称加密算法有很多种 :DES、triple DES、IDEA、RC2、RC4、RC5、RC6、GOST、FEAL、LOKI 每一轮的运算过程: 共分为五步: 通过一个扩展置换将数据的右半部分扩展成48位; 再通过一个异或操作与48位密钥结合; 通过8个S盒(substitution box)将这48位替代成新的32位; 再依照P-盒置换一次;以上四步构成复杂函数f(图中虚线框里的部分) 最后通过另一个异或运算,将复杂函数f的输出与左半部分结合成为新的右半部分。 S-盒置换 将48bit输入转换为32bit输出,输入分为8个6bit组,每个6bit组作为一个S盒输入,输出一个4bit组。 每个S-盒是一个4行16列的表 (P23表2-1),表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4-bit的数 (0~15)。 S盒的6-bit的输入确定其输出为表中的哪一个项,方法如下: 6-bit数的首、末两位数决定输出项所在的行 (0~3); 中间的四位决定输出项所在的列 (0~15)。 2. DES算法的强度 不足1:密钥太短,不能抵抗穷尽攻击 1997年1月28日,美国RSA数据安全公司悬赏1万美金挑战破解DES. 科罗拉多一名程序员在Internet的上万名志愿者的帮助下,历时96天,破解成功! 不足2:迭代的次数和S盒的设计因为其设计原理保密而可能存在陷门。 三重DES DES的缺点:密钥长度太短,不能抵抗穷尽密钥搜索攻击,即给定明文、密文对(M, C),逐个试验所有的密钥,直到找到一个令C=EK(M)的密钥K。 解决方法:而DES又不支持变长密钥。但算法可以一次使用多个密钥,从而等同于更长的密钥。这就是三重DES算法。 三重DES 三重DES 加密算法思想:用两个密钥对明文进行三次加密,其表示为: C = EK1 ( DK2 ( EK1 (M) ) ) 1,用密钥K1进行DES加密; 2,用K2对步骤1的结果进行DES解密,由于密钥不 同,这实际上相当于 加密了一次; 3,用K1对步骤2的结果进行DES加密; 三重DES密钥长度变成了64×2=112位。穷举攻击需要2112次,而不是DES的264次。 2.1.5 非对称加密体制 DES、RC5都是对称加密算法,加密、解密过程使用同一个密钥,发送者和接受者都需要知道密钥,因此必须通过安全的渠道进行密钥的传递,这不适合密钥的管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非对称加密体制。 2.1.5 非对称加密体制 非对称加密体制 (公共密钥体制、双钥密码体制 ) 公开密钥体制把信息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分离,通信的每一方都拥有这样的一对密钥。其中加密密钥可以像电话号码一样对外公开,由发送方用来加密要发送的原始数据,称为公钥;解密密钥则由接收方秘密保存,作为解密时的私用密钥,称为私钥。公钥可以公开,私钥必须秘密保管,一个私钥只能解配对的公钥。 2.1.5 非对称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