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探究学习论文地理学习有效指导论文地理探究学习的有效指导
地理探究学习的有效指导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地理教师普遍接受,并尝试着运用于地理教学之中,几乎在所有地理教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探究学习。因此,加强地理探究学习的指导,提高地理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是时代对中学地理教师的客观要求。
一、提出地理问题的有效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能否发现和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探究价值高的问题对地理探究学习的开展至关重要。
1.构建民主和谐的地理课堂气氛——使学生敢问
科学研究证明,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或非智力因素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既要对喜欢质疑、提出不同意见或超过教师认识水平的学生持鼓励赏识态度,也要看到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不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或这样那样的错误,更要能宽容、理性对待学生“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的问题[1]。要鼓励学生对一些已有结论、现象规律不盲从,大胆质疑。
2.创设地理课堂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地理问题情境。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促使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困惑、疑问。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说是地理探究活动实施的关键。
(1)利用地理教材、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每章后面都安排有“问题研究”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这些问题,鼓励同学思考探究,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后面安排有研究性学习活动“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2)通过文字资料或案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这是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最常用的方法。
(3)通过历史故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教师在地理课堂授课中,将一些历史事实、历史故事讲述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感性材料,也是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例如,讲述“大陆漂移说”时,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魏格纳是德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有一次生病,他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休息。突然,他发现南美大陆的东海岸与非洲大陆的西海岸轮廓非常吻合。他意识到两块大陆曾经是在一起的,后来才逐渐漂移分离开来。“大陆漂移说”就这样不经意地被发现。然后,设置问题:“同学们,如果你是当初的魏格纳,请问你将用什么方法来使人接受你的观点呢?”运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地思考问题。
(4)利用古诗词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类史上的瑰宝,古诗词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古代诗词,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是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
例如,讲述“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时,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起学生的质疑:为何山里山外气候的时间差如此明显?再如,讲“我国的气候特点”时,关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可以引用一句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呢?等等。
(5)利用图片、影视资料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地理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影视资料,结合教学实际设置地理问题情境,是促进课堂教学非常有效而现实的方法。
例如,讲述“印度”时,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将印度的洪灾和旱灾的有关情景的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了印度洪水泛滥,工厂、农田、道路和房屋被毁,工农业生产陷入瘫痪,灾民流离失所的景象。另一方面,印度又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河流断流,农田颗粒无收,连饮水都有困难。录像资料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印度处于什么位置?属于哪一类气候类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一连串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思考,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
(6)通过奇特现象或生活现象设置地理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述某一部分地理知识前,介绍相关的奇特现象或从生活现象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以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述地形的变化时讲到: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些原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怎么被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总之,无论用何种方法创设地理问题情境,都应注意:设置课堂问题情境时,要把握问题与情境间的相关性和逻辑关系。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