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与苏锡通徐经济之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州与苏锡通徐经济之比较

常州与苏锡通徐经济之比较 (节选+简述) 常州与苏州、无锡、南通、徐州是江苏位居前列的5个地级市,通过常州与其他四市的比较分析,寻找常州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一)工业:结构与竞争 产业同构同地区间要素禀赋、空间位置及经济联系高度相关,适度的同构能够促进地区间资源共享和分工深化,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过度的同构会造成地区间产业竞争激烈,导致产能过剩,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常州同其它四市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2011 2010 常州-苏州 0.6172 0.5896 常州-无锡 0.9501 0.9490 常州-南通 0.7105 0.7351 常州-徐州 0.7648 0.7432 从数据看,常州与苏州,既有总量的差距,更有结构的不同。在产业合作与互补上,常州与苏州有文章可做,阎立的履任更增添了这种可能性。 常州与南通、徐州,经济总量接近、但结构不同,在实体经济上竞争关系相对不强,在未来产业发展导向上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决策中不建议选作首位的参照,可作为差异性的比较对象多关注和了解。 常州与无锡,产业同构度最高,尤其体现在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专业设备等行业。两市在区域经济中竞争关系最明显,发展同向程度最高。在战略选择中,应密切关注无锡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变化,总结无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既不惧与其竞争,更要灵活变通,多管齐下,事实上常州与先进城市在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上并不落下风。 地 区 全省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截止2012.9.30) 本月 上年同期 (%) 累计 上年同期 (%) 全省合计18392860 -10.01 149468536 159878761 -6.51 无锡市 2778894.2 3085900.3 -9.9526762927 -9.92  常州市 2392086.7 2681673.6 -10.824824840 -10.28  苏州市 7354478 7942201.7 -7.466648436 -2.47  南通市 766713.11 868291.82 -11.7 7627554 8030431.9 -5.02  徐州市 324472.7 414703.27 -21.76 3445279.6 4044935.6 -14.82 (二) 商业:差距与希望 2011年,常州商业企业完成销售3164亿元,同比增长25.31%。虽然商业销售实现较快增长,但增幅在五市中倒数第一,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商业的行业结构来看,批发业销售增幅较低,影响了商业销售增长。2011年,常州批发业完成销售2670亿元,同比增长25.09%,增幅低于其它四市及全省平均;零售业完成销售494亿元,同比增长26.52%,增幅高于苏州和南通,低于无锡、徐州和全省平均。 2011年五市商业销售情况 商业销售(亿) 批发销售(亿) 零售销售(亿) 数量 增幅 数量 增幅 数量 增幅 苏州 12290 29.95% 11166 30.46% 1124 25.07% 无锡 9183 35.77% 8133 36.33% 1050 31.58% 常州 3164 25.31% 2670 25.09% 494 26.52% 南通 2355 25.43% 1944 26.12% 410 22.28% 徐州 2262 32.71% 1282 29.36% 980 37.36% 全省 47035 29.70% 39890 29.59% 7146 30.31% 与先进城市(比如无锡)相比,常州在商业发展上显示了比经济总量更大的差距,尤其是批发业。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在于对外交通积弱已久、欠账太多,相对已经稳坐多年“苏南中心城市”的无锡,常州并没有显示出太强的经济辐射力(苏州也受到一定影响),批发业缺乏层次性和开放性。其次,乡镇经济的转型不尽人意,尽管在也存在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与绍兴、义乌,或者吴江、常熟那样全国影响力的大市场尚有距离。最后,商业网点布局混乱,县区各自为政,规划朝令夕改,削减了常州商业的竞争力,难以在短期吸引优质的项目。 不过,潜力就是动力,差距蕴含希望。随着常州对外交通瓶颈的进一步释放,以及轨道交通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可以预想到未来5-8年常州的商业经济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相比先进城市,常州的商业至少还有2000-3000亿的增长空间,这是个巨大的金矿,也是提升常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争先进位的重要途径。但前提是决策者能以更大的勇气为常州争取对外交通权,以更高的责任感对待常州的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以及更长远和更全面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