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种方法教您简易鉴别当归、独活
当归是临床常用中药,俗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当归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传统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辛,性温,作用趋向能上能下、可攻可补,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润肠通便之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血虚或血瘀、闭经腹痛、崩漏带下、目眩头痛、血虚肠燥、大便干结、毒痢后重以及痈疽疮疡、跌打损伤之症。近年来,由于当归价格上涨,不少黑心人将独活加工后冒充当归出售。独活和当归在形状上十分相识,特别是以饮片形式存在时不易区分。因此,我们今天就重点说说当归和独活的区别。
这两者都是伞形科植物。独活为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当归为当归的干燥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这两种药在加工时多会用硫磺熏,残留硫磺或变质时就会有酸味。
要区分这两者,我们可以采用尝和看的方法。
尝:“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当归尝之先苦辛后微甜,而独活先苦辛后麻辣。
看:观察比较是识别药物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的方法。当归头部环行皱纹不明显,支根较多,断面黄白色;独活头部有多数横行皱纹、身较粗长、支根少、断面灰黄色。
当归的鉴别方法
①根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全归长 15cm~25cm.②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③根上端膨大,钝圆,直径1.5cm~4cm.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④主根粗短,长1cm~3cm,直径1.5cm~3cm.⑤支根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⑥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形成层呈黄棕色环状,木质部色较淡;根头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⑦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色黄棕、断面色黄白、气味浓郁者为佳。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显微鉴别】
主根横切面①木栓层由4~7列细胞组成。②皮层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③韧皮部较宽广,散在多数类圆形油室,直径25μm~160μm,四周的分泌细胞6~9个,近形成层处油室较小。④形成层呈环状。⑤木质部射线宽至10多列细胞,导管单个或 2~3个相聚。本品根头部横切面有髓部;侧根横切面木质部较小。粉末:米黄色。①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有1~2个薄分隔,壁上有斜格状纹理。②油室及油室碎片易见,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及油滴。③梯纹及网纹导管直径13μm~80μm,亦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此外,有木栓细胞类,偶见木纤维。
黄芪,又名黄耆绵芪。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一、药材名称的鉴定
黄耆,《本草纲目》称黄芪,《神农本草经》称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独椹,蜀脂,百本。《药性论》称王孙。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称黄芪。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本草图经》),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药性论》),戴芪,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百药棉,百药绵(侯宁极《药谱》),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大抽,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1、商品名:a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卜奎芪,关卜奎芪、关芪、黑皮芪。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质优。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红兰芪,黑石滩芪、正口芪等名称。
b北口芪:又名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黄芪。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属北黄芪。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故得此名。
c绵黄芪:又名绵芪、棉芪、西绵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黄芪、箭芪。包括大岚芪,浑源芪、武川芪、壮芪、西黄芪等。指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的根,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质佳。因其根长,形似箭杆,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
d西黄芪:又名西芪。指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阴、天镇等地者。质佳。为通用正品。
e库黄芪:又名库伦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_形式多样的住房_1课件_冀教版讲述.ppt
- 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作文讲述.ppt
- 肖克波_穴位与健康胃痛、便秘等讲述.ppt
-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_第13课何其乐讲述.ppt
- 肖鹏管理能力(讲课版)讲述.ppt
- 五年级上册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讲述.pptx
-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讲述.pptx
- 肖娅萍-骨通道技术讲述.ppt
- 五年级上册习作三(介绍一种物品)讲述.ppt
- 逍遥游课件讲述.ppt
- 高中英语教学中绕口令对口语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第9课 条件判断解问题》参考课件.pptx
- 2025年速率陀螺仪项目详细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docx
- 《Java程序设计任务式教程》课件 507 方法的重载.pptx
-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虚拟现实与机器人角色扮演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材编写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小学物理实验技术应用与力学探究指导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融入的实践探究与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内驱力与兴趣的互动关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