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3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文学 初盛唐:骈文仍居统治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变化。 中唐: “古文运动”兴起,有力打击了骈文,出现了韩、柳 两位散文大家,创作了大批优秀之作。 晚唐: 散文发展趋于衰落,骈文有复燃之势。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第一节 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关于唐诗的繁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显现: 一、作家、作品的数量 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等,共收录诗作近五万二千首,远远超过了自《诗经》至唐以前诗歌数量的总和;有姓名的作家达二千三百多人,数量之大,作者面之广,堪称空前,并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和一批众星拱月的名家。 二、题材内容上 从诗歌题材看,唐诗几乎深入到唐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举凡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忠奸、战争胜负、宫廷歌舞、民间渔樵耕织、山河景物、田园风光、琴技棋艺、书法画境……各种素材无不入题。 诗歌几乎成为唐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唐人则把诗歌的各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从风格(流派)看 诸如飘逸、沉郁、清雅、精致、真率、俊爽、悲壮、超凡、平易、奇峭、精深、婉丽等等,形成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四、就诗歌的体裁而言 “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 第二节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原因 一、唐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1、政治上 以科举取士替代魏晋六朝的九品中正制,使文学从豪门士族的垄断中,从六朝宫廷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从题材到风格都发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2、经济上 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对唐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繁荣影响更为巨大。 (1)文人心态 唐代文人普遍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一种自豪感、自信心,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 (2)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3)读书山林的风气 二、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1、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兼容并蓄 唐代文人的思想信仰虽各有所宗,却大都带有出入儒道释三教的特点。对唐代文人的人生哲学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2、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和积极吸收 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唐人恢弘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绘画(题材、诗画技艺的互渗)、雕塑、音乐(与词的产生)、书法、舞蹈(对诗歌题材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发展,并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1、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走上独立自觉发展的道路,文学的审美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 (1)内容上: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色彩,注重个人情志的抒发。 (2)形式上:对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永明体),为唐代近体律诗的定型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3)表现题材领域(内容)的扩大:魏晋六朝时期,诗歌题材有很大的开拓,从而为唐诗提供了可供驰骋的巨大发展空间。 2、南北文风的合流 唐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对立。南北文化开始交融互渗,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3、唐代文人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有兼容包举的魄力和胆识,又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 此外,君主统治者的喜爱、提倡,广大民众的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等因素,也为唐代诗歌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唐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一、唐代诗歌 唐诗的发展,大致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但关于这几个阶段的断限则历来不尽相同,所谓断限只能是相对的、大致的。 1、初唐 前期:诗坛主流仍是齐梁诗风。题材上宫体诗仍居于主流。代表诗人:宫廷诗人(虞世南、上官仪),能独具一格的是在野诗人王绩。 后期:“初唐四杰”、陈子昂先后登上文坛,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唐诗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以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对声律的定型及发展作出了贡献。 2、盛唐 盛唐诗歌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璀璨晶莹,美不胜收。其标志有四: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开创出一代新风;出现了李白、杜甫两颗诗坛巨星(被誉为“双子星座”)。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