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预案.ppt

高中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练习: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何时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何相似性?(2)z (3)两国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谁不为苏联的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心; 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叶利钦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 * *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优先发展重工业 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⑵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主要特征 弊端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复习: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七单元  第21课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后,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但是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最终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何改革如此艰难? 我们中国的改革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人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影响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经济改革的背景 1913年~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思考? 从上面的数据能得出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危害? 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 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2.内容: 农业 工业 ①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1.背景: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赫鲁晓夫上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内容 3.成效与问题: 取得一些成果。 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2.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2.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4、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5、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冒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 相似性:?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两国分别在何时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苏联:苏共二十大以后(1956年)。 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走上了中国特色的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由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苏联缺乏理论的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改革力度大,完全突破旧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不能突破旧模式,只对其进行小修小布 ?对”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背弃社会主义。 * *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