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对策论(博弈论) §12.1 引言 §12.2 矩阵对策的基本理论 §12.3 矩阵对策的解法 §12.4 其他类型对策简介 §12.1 引言 §12.1 引言 一、对策论(博弈论)及其发展历程 一、对策论(博弈论)及其发展历程 2.田忌赛马 2.田忌赛马 2.田忌赛马 3.鲜花插在牛粪上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漂亮的女孩嫁给了“牛粪”,于是,很多人总是不理解,不知究竟为什么? 从博弈论的角度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3.鲜花插在牛粪上 先作一些假定: 假定有朵“鲜花”,同时有且只有两个人追求,一个是“帅哥”,另一个是“牛粪”; “帅哥”在追求“鲜花”的同时,也有靓妹在追求他;而“牛粪”则无人追; 假定“鲜花”选择伴侣的标准是:看谁更爱她,找一个爱她的人做老公。而更爱她的标准又是:看谁追她更有耐心; 3.鲜花插在牛粪上 先作一些假定(续): 假定两人是同时开始追求“鲜花”; 当鲜花选择的时间太久,帅哥会失去追求他的靓妹; 假定两人都是风险厌恶型。 3.鲜花插在牛粪上 根据以上假定,我们可以得出他们的支付(赢得): “牛粪”的支付为:当他追到“鲜花”,则为+∞;但他追不到时,其支付为0。 “帅哥”的支付为:当他追到时,则为+∞;追不到时,其支付大于零。但当他追得过于久了,其支付为负。(假定这个时间以两年为限) 3.鲜花插在牛粪上 由此,我们就可以分析了。 由于“牛粪”没有后顾之忧(追不到时其支付为0),因此,表现在行动上,他就会一往直前,如果追得到,则其收益就会是无穷大。 3.鲜花插在牛粪上 相反,“帅哥”就有后顾之忧,一方面,在他追“鲜花”的同时,还有靓妹在追他,在经过艰苦的追求后,迟迟不见回应,此时“帅哥”会考虑:“究竟鲜花是怎样想的?,会不会答应他?如果追不到,那也会失去靓妹……”,在这种情况下,“帅哥”的选择当然是选择次优的结果——选择追他的靓妹,这样他的收益还大于0,(“帅哥”选择伴侣的标准是:如果不能找到他所爱的人做老婆,那么就找一个爱他的人)。 3.鲜花插在牛粪上 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鲜花”心里的判断就会是:“牛粪”更爱她,那么,虽然“鲜花”心里会有些遗憾,但是根据其选择伴侣的标准,她还是宁愿选择一个爱她的人做老公。于是“鲜花插在牛粪上”这种社会现象也就很自然了。因为它符合理性人的理性选择。 4.囚徒困境 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或较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个人追求利益最大的行为常常不能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它在经济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对策行为与对策论(博弈论) 对策行为 对策论 (二)对策行为与对策论(博弈论) (二)对策行为与对策论(博弈论) (二)对策行为与对策论(博弈论) §12.1 引言 1. 萌芽阶段 2.建立时期 3. 成长期 1994年三位获诺奖的博弈论学者 纳什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于2002年得了四项奧斯卡奖。 约翰 纳什(John Nash) 约翰 纳什(John Nash) 曾患精神分裂症达三十多年! 约翰 纳什(John Nash) 1928年出生于美国。 父亲是电机工程师,母亲是拉丁语教师 ,有一个小两岁的妹妹,家庭很温暖。 约翰 纳什(John Nash) 自小很喜欢看书,但不爱与人交往。 学校的老师认为他太孤僻,但他的父母注意到他比其他人聪明。 他喜爱自己在家里做实验。 看过《Men of Mathematics》一书后,对数学产生很大兴趣。 约翰 纳什(John Nash) 17岁时他获得奖学金进入大学,主修工程学。 他在大学和同学的关系不佳,但却是出名的数学天才。 在大学里的教授鼓励之下,他转修数学。 约翰 纳什(John Nash) 20岁時,他进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攻读数学博士。 他是学院里的“怪人”,从不上课,但聪明过人。 两年后(1950年),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立即引起轰动。 约翰 纳什(John Nash) 1951-1959年,他在MIT担任教授,並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论文。 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 约翰 纳什(John Nash) 他在1957年结婚,但一年后他的精神开始出现问题。 幻听和妄想使他不能继续工作,并多次进入精神病院。 约翰 纳什(John Nash) 在往后差不多三十年里,他一直疯疯癫癫。 1962年他妻子跟他离婚,但仍照顾他的生活。 普林斯頓学院容许他回来“做研究”。他孤单一人,行为怪异,学生称他为“数学院的幽灵”。 诺贝尔奖 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