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农业经营方式与管理体制研讨.pptVIP

第四章农业经营方式与管理体制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农业经营方式与管理体制 农业经济形式与经营方式 农业经济组织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第一节 农业经济形式与经营方式 经济形式的概念 农业经济形式的构成 农业经营方式 一、经济形式 广义的经济形式:又称为经济组织形式,或经济成分,通常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和由谁收益等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简称所有制,它是社会上的生产资料或企业的资产归谁所有、由谁支配、由谁收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等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 农业中的所有制是指农业中的这些基本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是农业中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制派生出的两个权力: 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制(产权制度)的核心,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对生产资料支配权、使用权,也就是对经营权起制约作用。 经营权:也称支配权、使用权,是所有权的运用和延伸,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二、农业经济形式的构成 国家所有的农业经济:即全民所有制农业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国家投资,国有土地,生产资料、土地和产品都属于国家所有;规模较大,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技术力量较强,资源比较丰厚 类型: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国有农场、林场、畜牧场、渔场等; 从某一方面为农业服务的各类农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国有农技站、水利排灌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公司、农药公司以及农业科研单位等。 国有农场 国有农场即国营农场,由国家投资兴办的、主要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国家所有的农业经济组织。其土地、自然资源、机器设备、生产建筑等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产品由国家统一支配。 国有农场采用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中国的国有农场在隶属关系上分为:归农垦部 门管理的国有农场,归侨务部门管理的华侨农场,归军队管理的部队生产农场,归农业部门管理的良种场、园艺场、种畜场等。   国有农场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耕地面积,为国家提供商品粮食和其他商品农副产品,建成内外贸商品生产基地;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在农业实现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过程中起示范作用;支持和帮助农民发展商品生产,成为农村先进技术和良种推广、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的服务中心。边疆省区的国有农场还负有屯垦戍边和帮助少数民族繁荣经济、文化的任务。 1949年以前国营农场   1949年以前,中国有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国营农场。一类是国民党政府创办的少数农场,其中有的是由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举办的农事试验场,有的是利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赠送的一部分农业机械举办的农场。另一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府和解放区人民政府创建的,如1939年在延安创办的主要生产牛奶、蔬菜等食品的光华农场;1941年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建立的军垦农场;1947年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宁安、通北、赵光、花园、永安、查哈洋等农场;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省建立的翼衡农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农场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到1985年末,全国已有各类国营农场2700多个,拥有耕地480多万公顷。它们分属农牧渔业部门以及军事、侨务和工交等部门管理。其中农牧渔业部门(农垦部门)管理的农场2055个,土地总面积2373万公顷(内有耕地400多万公顷);军事部门管理的农场386个,耕地20.5万公顷;侨务部门管理的农场有86个,耕地4.9万公顷。国营农场建设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据统计,1985年全国农垦系统的国营农场向国家交售粮食(包括大豆)334.1万吨,商品率高达47.8%,比1956年增加12.1倍。另外几种产品产量和供应量在全国还占有较大比重:天然橡胶占90%,供应京、津、沪等城市的牛奶占80%,乳制品占全国的1/3(1984年),人参、鹿茸分别占14%和60%,啤酒花占70%,供应港澳的活猪占20%,等等。此外,国营农场在向农民传授先进技术,推广先进经验,为兄弟民族培养人才,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949年-1979年概况 1949年-1979年,中国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体制虽然发生过多次变化,但主要是改变隶属关系,并末消除国营农场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缺乏自主权和平均主义等弊端。为了克服这些严重束缚国营农场生产发展的弊端,增强企业活力,1979年以后,国营农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主要的是:①改过去的“收支两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