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模拟技术;为什么要进行地震模拟?;内容;1. 物理模拟技术;Galgary大学3D物理模拟实验台;A linear array of ten piezopin transducers positioned on a solid surface. Adjacent transducers are separated by 10 mm. In this array, the two end transducers are used as receivers; the eight transducers in the middle are used as transmitters.;;超声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及工作原理;;;1.2 物理模拟记录时频特征;地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最主要使用的是超声波方法。使用的超声波频率一般在104—107范围之内,而地震勘探中用的地震波主频约在10—102范围之内。因此,后者的波长大约是前者波长的102—107倍,而超声波和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处在同一数量级范围之内的,按照几何尺度和物理参数的相似性准则,一般可以选用10-2—10-7倍尺度的模型来模拟真实的地质构造,通过观测超声波在模型中的传播特征来推断地震波在地下地质构造中的波场特征,这即为超声地震模型实验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相似性原则
几何相似性(运动学)
物理相似性(动力学)
几何相似性
指用相应的比例将地质模型缩小
如长度缩小比例为λ,则面积缩小λ2,体积缩小λ3
如传播时间为τ,则速度比为λ/τ,加速度比为λ/τ2
各层的倾角与实际地层的倾角相同
模型材料与地层介质的物性参数具有相似性
要求模型材料与地层介质的物性参数具有相似性;动力学相似性考虑的是质量分布比μ,则密度比为μ/ λ3
与维数无关的参数(例如泊松比)必须与实际地质体在数学上相同
实例:建立一个用10cm表示1km的模型
长度比λ=10-4
由于使用材料速度范围的限制, λ/τ ≈ 1
由于λ已确定,则只能调整τ,则τ=10-4
则震源频率应力勘探中实际使用频率的104倍
如果模型密度与实际地质体密度基本相同,由于密度比μ/ λ3=1,则质量比μ=10-12
;1.4 物理模拟材料及制模工艺; 有机玻璃;常用物理模拟材料;现在最常用的研制复合材料的办法是混合方法。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材料混合在一起,通过调节不同的混合量比例来达到调节弹性参数,主要是速度参数的目的。混合方法中有的仅发生物理反应,而有的也会有化学反应发生。混合方法可使用的材料有多种,如环氧树脂-石英砂、环氧树脂-铁粉、硅橡胶-铁粉、混凝土-石膏、环氧树脂-硅橡胶等等。不论是哪两种物质混合,确立混合模型材料性质变化规律的工作量都非常巨大,因为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弹性参数或者速度值与混合比例并不成线性规律,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就目前而言,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环氧树脂与硅橡胶的混合后的复合材料。;将所需的原材料(环氧树脂、硅橡胶等)、固化剂以及一些需要的材料按事先计算好的比例备好;
将各种材料按顺序依次倒入搅拌容器迅速搅拌均匀;
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材料倒入真空容器进行抽真空处理;
将抽好真空的材料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直至完全固化为止;
将模型从模具中脱模;
多层模型需按以上步骤逐层浇铸,直至整个模型完成。;;45Hz; 地震谱分解解释技术是一项基于时频分析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在频率域分析、解释地震数据的新途径。该技术源于Widess 提出的利用地震振幅信息定量研究储层厚度的方法。对于地下地层而言,随其厚度的增加,地震反射振幅逐渐增大。当地层厚度增加至1/4 波长的调谐厚度时,反射波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随地层厚度的增加,反射振幅反而逐渐减小。Partyka 等的研究表明,谱分解后,某一厚度的薄互层调谐反射,在频率域某一频率的振幅谱干涉图中更加凸显,可依此定量刻画薄层的厚度。
;谱分解技术是利用离散傅氏变换(DFT)或基于Z 变换的最大嫡谱方法(MEM),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的三维地震处理技术。离散傅氏变换是将时间函数g(t)变换为频率函数G(f):
其数学表达式是:
式中:i = -1 ;a(j)是地震时间道在样点 j 处的振幅值;A(k)是经过傅氏变换后,数据道在频率k处的振幅值,N是时窗内的样点数。
; 地震时窗长短的选取对振幅谱的频率响应非常重要。在通常情况下,地震波 s(t)被看作是子波w(t)与反射系数序列r(t)的褶积,再加上噪音n(t),即
s(t)=w(t)* r(t)+n(t)。
在地震数据的分析过程中,传统频谱分析方法与谱分解技术的主要差别之一是数据分析时窗的长短。长时窗与短时窗产生的振幅谱频率响应的差别是相当大的。传统方法由于傅氏变换要求信号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