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代谢的调节与控制ppt.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代谢的调节与控制ppt.ppt

第九章 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微生物:细胞调节 高等动物和人类:细胞调节、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细胞调节的三种调节机制 以膜结构和膜功能为基础的细胞结构效应; 以代谢途径和酶分子结构为基础的酶活调节:酶的激活和反馈抑制; 以酶的合成系统为基础的酶量调节: (1)底物对酶合成系统的诱导作用; (2)产物对酶合成系统的阻遏作用; 细胞调节的三种调节机制 酶的变构激活:代谢物作用于本来无活性或低活性状态的酶分子发生结构改变,成为有活性或高活性状态的酶分子; 反馈抑制:终产物在细胞内积累,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反作用于代谢途径的限速酶,使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降低,从而简慢代谢速度; 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糖代谢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碳源和能源:如糖分解过程中可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经TCA循环产生?—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它们均可经加氨基或氨基移换作用形成相应的氨基酸。另外,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供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之用。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糖。如:多数氨基酸在脱氨后转变为丙酮酸,经糖原异生作用可生成糖,这类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脂类分解过程中产生较多的能量,可作为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脂类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脂类分子中的甘油? 丙酮酸 脂肪酸 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 糖与脂类物质也能相互转变: 糖 核酸代谢与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第二节 酶活性的调节 酶的变构调节 酶原激活 酶的共价修饰和级联系统 反馈与前馈作用 能荷的调节 一、酶原激活 1.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 2.酶原激活(不可逆的共价修饰):某些酶先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合成或分泌,然后在到达作用部位时由其它酶作用,使其失去部分肽段从而形成或暴露活性中心、形成有活性酶分子的过程。 3.酶原激活的实例 4.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 胰凝乳蛋白酶原的激活 胰凝乳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及其功能 胰蛋白酶原 一、酶原激活 1.酶原 2.酶原激活(不可逆的共价修饰) 3.酶原激活的实例 4.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 二、酶的共价修饰和级联系统 1. 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指在专一性酶的催化下,某些小分子基团共价地结合到被修饰的酶分子上,使被修饰酶的活性发生改变,从而调节酶活性。 (1)共价修饰调节酶:即通过共价修饰调节活性的 酶叫共价修饰调节酶。 (2)共价修饰的类型: 磷酸化/去磷酸化(主要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细胞中) 腺苷酰化/去腺苷酰化;(主要存在细菌中) 乙酰化/去乙酰化;尿苷酰化/去尿苷酰化; 甲基化/去甲基化;S-S/SH 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活性的调节 糖原的合成 糖原合成酶a (脱磷酸化,有活性) 糖原磷酸化酶b (脱磷酸化,无活性) 2.级联系统(cascade system):连锁代谢反应中一个酶被激活后,连续地发生其它酶被激活,导致原始信号的放大。这样的连锁代谢反应系统叫级联系统。 实例:肾上腺素作用于膜受体,引起效应器活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胞内连锁反应。P430 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高耗能过程 AA活化 2个高能磷酸键(ATP) 肽链起始 1个(70S复合物形成,GTP) 进位 1个(GTP) 移位 1个(GTP) 肾上腺素的级联放大作用(介绍级联反应的意义) (1) 使信号(激素信号)放大:(肾上腺素浓度10-8-10-10 mol/L,可引起强烈的胞内效应——产生葡萄糖5mmol/L) (2)提供了更多的调控位点,使代谢过程能对细胞内外多种因素的变动作出调整 (3)使关键的调节酶能够更灵敏和更灵活地控制代谢反应,在不同情况下对各种代谢物和终产物有不同的应答反应。 肾上腺素主要是调节糖代谢, 它能够促进 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增加血糖和血中 的乳酸含量。(和胰岛素的作用不同) 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称为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 三、反馈与前馈作用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