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CT解剖(大学城医院)ppt.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部CT解剖(大学城医院)ppt.ppt

耳部血管供应 外耳的动脉由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上颌动脉供给 中耳鼓室动脉血液主要来自颈外动脉: 上颌动脉的鼓室前动脉供应鼓室前部及鼓膜 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供应鼓室后部及乳突 脑膜中动脉的鼓室上动脉及岩浅动脉供应鼓窒盖及内侧壁 咽升动脉的鼓室下动脉供应鼓室下部及鼓室肌肉 颈内动脉的鼓室支供应鼓室前壁及下鼓室 内耳的动脉由基底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的内听支及耳后动脉的茎乳支供给,以前者为主 几种解剖变异诊断标准 ①颈静脉球高位:超过耳蜗基底转下缘为标准 ②颈静脉球裸露:颈静脉窝顶壁( 鼓室下壁) 骨质缺损,颈静脉球突入鼓室内 ③乙状窦前置:横断面HRCT显示骨性外耳道后壁与乙状窦压迹前缘之间距离小于1 c m ④鼓室窦深位:横断面HRCT 经蜗窗平面鼓室窦深径(鼓室窦后缘至锥隆起前缘距离)大于或等于6 mm ⑤面神经水平段裸露: 面神经水平段无完整骨壁覆盖 ⑥Korner’s 隔过长: 自鼓窦顶壁过度向前下延伸, 分隔鼓窦和乳突 ⑦鼓室窦缺如(乳突窦缺如):颞骨乳突内鼓室窦未气化 面神经-迷路段 迷路段:面神经由颅内段进入内耳道,为最细最短的一段, 直径0.5~1mm , 长3~5mm , 自入口到膝状窝,迷路段向外偏前走行,介于耳蜗及前庭之间到达膝神经节 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前膝段) 膝神经节发出岩大浅及岩小浅神经 二者分别出颞骨面神经裂孔和副裂孔 分布于泪腺和腮腺 面神经-鼓室段(水平段) 水平段:自膝状神经节向后,经鼓室内侧壁(匙突的前上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 水平段与水平线构成30°角,长约8~1lmm 此段骨壁最薄,有时有骨壁缺损,由鼓室粘膜覆盖,行中耳手术时应小心 面神经-锥段 锥段(后膝):鼓室段转向乳突段的转弯部 锥段凹面位于鼓室的后上部,正对鼓岬, 凸面位于后颅窝和半规管之间 横断位 面神经-锥段 锥段长约2~6mm,此段向下并朝内后方转成95°~125°的弧形转角 矢状位 面神经-垂直段 乳突段(垂直段):自锥隆起高度向下直达茎乳孔,此段全长9~16mm;面神经管壁很薄, 甚至部分缺损 横断位 矢状位 中耳(咽鼓管) 咽鼓管是鼻咽部与鼓室之间的管道 成人咽鼓管全长约35mm,外侧端为骨部,占全长1/3,内侧端为软骨部,占全长的2/3 鼓室端开口在鼓室前壁 中耳(鼓室窦) 中上鼓室交界平面可见锥隆起 锥隆起内侧为锥隐窝(鼓室窦) 外侧为面隐窝 鼓室窦是胆脂瘤好发部位 中耳(Prussak腔) Prussak腔是鼓室盾板与锤骨之间的空隙,是胆脂瘤的好发部位 中耳(乳突)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 中耳(乳突)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 中耳(匙突-横断位) 在前庭窗的前上方有匙突 中耳-思考 优点:中耳结构有利于声音链传导,鼓室起着良好压力平衡和生理调节作用 缺点:鼓室病理改变,易导致炎症的发生和胆脂瘤形成 内耳 内耳包括骨迷路及膜迷路 骨迷路长约20mm,厚约2~3mm 骨迷路内包含膜迷路 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空隙,名称淋巴隙,含外淋巴液 内耳 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及半规管 内耳(前庭) 前庭是骨迷路的中部,位于耳蜗之后,半规管之前,呈椭圆形 外壁 鼓室内侧壁(前庭窗) 内壁 内耳道底 内耳(前庭) 内壁顶部和前壁 斜形骨嵴(前庭嵴) 前庭嵴后面有椭圆隐窝,前面有球状隐窝 前庭导水管 位于椭圆隐窝的后下,与颅内相通 前庭后下稍宽,有三个半规管的五个开口通入 前庭前壁有一椭圆孔通入耳蜗前庭阶 内耳(前庭-卵圆窗 ) 卵圆窗 及 前庭 横断位 冠状位 内耳(前庭导水管-冠状位 ) 前庭导水管中间段(裂隙状) 前庭导水管外口 (前庭导水管的扩大与梅尼埃病及某些先天性耳聋有关) 内耳(前庭导水管 -冠状位) 前庭导水管及外口在冠状位上更易于显示 内耳(耳蜗) 耳蜗:耳蜗在前庭的前面,形似蜗牛壳,蜗轴在耳蜗的中央,呈圆锥形 骨蜗管旋绕蜗轴2.50~2.75周,骨蜗管内有三个管腔 上方为前庭阶 起 端于前庭窗 中间为膜蜗管,又称中阶(基底膜与前庭膜之间) 下方者为鼓阶 起自蜗窗(为第二鼓膜所封闭) 在耳蜗底周的最下部有蜗小管的开口,外淋巴液经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内耳(耳蜗-顶旋) 内耳(耳蜗-中旋) 内耳(耳蜗-底旋) 鼓岬:必须认识的结构,是外科手术的重要标志,就是耳蜗底旋外侧的骨性突起 内耳(耳蜗底-圆窗) 蜗窗,又名圆窗 另可见锥隆起及内侧鼓窦、外侧面隐窝 圆窗(鼓阶起于圆窗) 圆窗龛 内耳(耳蜗导水管) 耳蜗导水管:与内听道平行,位于内听道下方,不可与之混淆 耳蜗导水管 内听道 内耳(半规管) 骨半规管分为外、上和后半规管,相互垂直 半规管腔直径为1mm 半规管端膨大部分,名壶腹,其内径为2mm 内耳(上半规管-横断位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