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界说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烹调文化 (一)几个相关的概念 1.五谷 稻、黍、稷(粟)、麦、菽 2.烹调 烹调是通过加热和调制,将加工,切配好的烹饪原料熟制成菜肴的操作过程。 (二)中国烹调发展历史 (略) (三)礼俗与观念 1.饮食与礼俗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 现代中式宴会的席次安排原则是 ①面门为上。即主人面对餐厅正门。有多位主人时,双方可交叉排列,离主位越近地位越尊。 ②主宾居右。即主宾在主位(第一主位)右侧。 ③好事成双。即每张餐桌人数为双数,吉庆宴会尤其如此。 ④各桌同向。即每张餐桌的排位均大体相似。 2.饮食与养生 3.饮食与审美 4.饮食与中和 (四)八大菜系 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 八大菜系具体指:鲁菜、川菜、粤菜、闽菜、 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1 .鲁菜: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是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风味为龙头,为八大菜系之首。 2 .川菜:即四川菜系。以成都菜为代表。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 3 .苏菜:即江苏菜系。由徐海、淮扬、南京和苏南四种风味组成,是宫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国宴仍以苏菜为主。 4 .粤菜:即广东菜菜,由广府、客家、潮汕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府风味为代表。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是国内民间第二大菜系,地位仅次于川菜。 ???? ??? 5 闽菜:闽菜是以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以闽东和闽南风味为代表。如佛跳墙。 6 浙菜:即浙江菜系,它的风味包括杭州、宁波和绍兴三个地方的菜点特色。以杭州菜为代表,如西湖醋鱼。 7 湘菜:即湖南菜系,以长沙菜为代表。 8 徽菜:即安徽菜系。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三种风味。以皖南风味为代表。 佛跳墙,是闽菜中居首位的传统名肴配料:??? 水发鱼翅500克、净鸭肫6个、水发刺参250克、鸽蛋12个、净肥母鸡1只、水发花冬菇200克、水发猪蹄筋250克?、猪肥膘肉95克、大个猪肚1个、姜片75克、羊肘500克、葱段95克、净火腿腱肉150克、桂皮10克、炊发干贝125克、绍酒2500克、净冬笋500克、味精10克、水发鱼唇250克、冰糖75克、鲂肚125克、上等酱油75克、金钱鲍1000克、猪骨汤1000克、猪蹄尖1000克、熟猪油1000克、净鸭1只。 (五) 饮食禁忌 1.饮食内容的禁忌 2.饮食方式的禁忌 (1)三长两短?? (2)仙人指路??? (3)品箸留声?? (4)击盏敲盅?? (5)执箸巡城? (6)当众上香? (7)落地惊神??? 二、中国传统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四川。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二)中国名茶 绿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庐山云雾、 信 阳毛尖 红茶:祁红、滇红、英红 青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台湾乌龙 白茶: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 黄茶:君山银针 黑茶:云南普洱茶 (三)饮茶方式 煮茶 泡茶 清饮 加味 品评名泉 品茗赋诗 《茶经·五之煮》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