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案:文言文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案:文言文阅读

第四版块:文言文阅读(共12课时) 第1——2课时 专题一: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 一、考向分析 考点统计 年份 选文体裁 选文出处 涉及考点 分值 题型 2011 人物传记 《新唐书》 实词、虚词、分析综合、断句、翻译 19 主客观兼顾 2010 人物传记 《二十四史·魏史》 实词、虚词、分析综合、断句、翻译 18 主客观兼顾 2009 散文 《东坡全集》 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分析综合、翻译 18 主客观兼顾 二、命题分析 ??? 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近年来本板块在浙江高考中呈现如下特点: ??????? 1.选文体裁多样。三年两种题材,但总的来说还是以散文为主,记人及托物言志的古代散文。 ??????? 2.文言文阅读题涉及的考点,以及分值、题型都非常稳定。 ?????? 3.考查的重点仍然是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断句、翻译和筛选信息。 三、专题解说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考查文言文中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查“以、因、而”等18个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考生只有掌握了该考点才能顺利解答其他考点的题目,更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也是得分的前提。 三、真题讲解 ??? 例题1、2011年浙江省高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 1、(题目内容略) ??? 解答此类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代入法”。即把所给义项代入到句子中,判断词语的解释,解释准确的就是正确答案,否则就是错误的。除“代入法”外还有“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邻字推断法”“成语对应法”等等。 ??? 2、(题目内容略) ??? 做题时最常用的方法,与文言实词有相似之处,也是“代入法”,方法是先将后一句课文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放入前一句,看两句中的相同虚词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如能,那么这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相同;如不能,那就意味着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此时就要将你能记起的该虚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一一代入这个句子中,试着翻译这个句子,并联系句子的上下文,看是否能准确翻译出来,如某个意义和用法能解释句子,那这个意义和用法就是正确的。 ????在做题时除用“代入法”外,和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样,对虚词推断方法还有许多,下面针对题目的分析讲解就涉及了一些常见的方法。 ??? A项,代入对比法 ????本项第二句出自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于”是介词,“和”的意思,把此义项代入前句,结合语境,翻译不通顺,前句中的“于”应是“到”“在”的意思,故两个“于”意思不同。 ??? B项,语境判定法 ????文言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本项前一句中的“因”出现在句首,前面的对话中出现过一个关键词“子才”,后面出现了“再迁水部员外郎”这个结果,据此可以判断,“因”是承接关系的连词,“于是”。后一句“因为长句”(《琵琶行》)大家都较为熟悉,“因”也是表顺承的。故前后两个“因”意思相同。 ??? C项,分析搭配法 ????虚词跟其他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也决定了它的用法。本项第一句中的“以”位于并列的形容词“富”和“康”之间,可知“以”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第二个“以”是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句子,这里的“以”是连词,表示修饰。故两个“以”意思不同。 ??? D项,语法切入法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本项前一句的“于”位于动宾短语之后,可以推知这个“于”肯定是介词,并且后面跟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未危”——没有倾覆的时候,所以这里的“于”意思是“在”;第二句中的“于”字后面跟的是一个地点名词,而前面是一个动词,而非一个动宾结构,所以可以断定,这里肯定是状语后置的结构,这里的“于”相当于“和、同、跟”。故此项两个“于”用法不同。 ???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 B.文章描写李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其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

文档评论(0)

zhuangbi66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