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 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自由基聚合机理 引发剂 聚合速率 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 链转移反应和聚合度 阻聚和阻聚 第一节 概述 自由基聚合是合成高分子的重要反应,大约有60%的合成高聚物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 例如:聚乙烯、聚氯乙烯、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 自由基聚合在工业上不仅处于领先地位,在理论上也较完善。 第二节 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连锁聚合反应的单体 1.烯类单体: 乙烯、丙烯、氯乙烯 2.共轭二烯烃: 1,3—丁二烯、苯乙烯 3.炔烃: 乙炔 4.羰基化合物: 甲醛、丙酮 5.杂环化合物: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 一、 聚合的可能性 主要取决于双键上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取代基的体积、位置、数量等 1.烯类单体: CXY=CMN (1)一取代( CH2=CHX) 可均聚合 (2)二取代(CH2=CXY、CHX=CHY) (a)1,1——二取代:结构上不对称,极化程度增加,此时一般不考虑空间位阻效应,可均聚合。 注意:CH2=C(Ar)2只能形成二聚体 (b)1,2——二取代 由于位阻效应,并且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一般难均聚 但有可能与别的单体进行共聚 注意:CHF=CHF可均聚 (CHX=CMN、CXY=CMN) (3)三取代、四取代 一般不能均聚 但有可能与别的单体进行共聚 注意:氟代烃(CHF=CF2、CF2=CF2)是例外 表3-2 2.共轭烯烃 电子流动性较大,易诱导极化,对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均可进行。 二、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 考虑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以CH2=CHX为例) 1.X为推电子基 推电子基使双键上π电子云密度升高,易与阳离子结合,形成阳离子活性中心,进行阳离子聚合 注意: CH2=CH–CH3 2. X为吸电子基 吸电子基使双键上π电子云密度降低, 易与阴离子或自由基结合,形成阴离子或自 由基活性中心,进行阴离子或自由基聚合 注意: (1)当X为弱吸电子基时,例如CH2=CHCl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 (2)当X为强吸电子基时,例如CH2=CHNO2,CH2=C(CN)2等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思考:判断下列物质能否进行自由基型聚合? 可以从热力学、动力学两个方面来考虑单体能否聚合。 聚合上限温度Tc: △G=△H—T△S = 0 第四节 自由基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反应主要包括: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链转移 一、链引发 二、链增长 链增长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活化能较低(21—33KJ/mol)。 链增长反应很快。例:一个DP=103的聚氯乙烯分子可在10—2~10—3s内形成。 整个自由基聚合反应的聚合热主要在链增长阶段释放出来,且链增长反应的速度极快,所以及时移走反应热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 大分子物的结构如何,主要由链增长反应决定。 三、链终止 链终止:增长的长链自由基彼此反应,失去活性,生成稳定的大分子的过程。 双基终止:两个长链自由基相互反应而终止,可分为:偶合终止、歧化终止 自由基聚合的链终止,一般是歧化终止、偶合终止两种方式均有,究竟以哪种方式为主,主要取决于单体的结构和聚合温度。 链终止反应的活化能:8~21 KJ/mol 四、链转移反应 链自由基有可能从单体、溶剂、引发剂和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并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 链转移反应前后,自由基的数目未变。 1. 向单体转移 注意:CH2=CH-Cl进行聚合时很易发生向单体的链转移反应。 2. 向溶剂或链转移剂转移 溶剂:惰性或具有一定活性 链转移剂:有较强的链转移能力的化合物,又称为分子量调节剂 3. 向引发剂转移 向引发剂链转移的结果? 4. 向大分子转移 向大分子链转移的结果? 自由基聚合的微观机理特征 P75 (1)自由基聚合微观历程可明显地区分成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显示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的动力学特征,链引发是控制聚合速率的关键步骤。 (2)只有链增长反应才使聚合度增加,增长极快,1s内就可使聚合度增长到成千上万,不能停留在中间阶段。因此反应产物中除少量引发剂外,仅由单体和聚合物组成。前后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变化不大。 (3)随着聚合的进行,单体浓度逐渐降低,聚合物浓度相应增加。延长聚合时间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转化率。聚合过程中体系粘度增加,将使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同时增加。 (4)少量(0.01%~0.1%)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重点.doc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复习生物试卷重点.doc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科学浙教版上册课件: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点.ppt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习题课件: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重点.ppt
- 2015中考分类汇总考点3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重点.doc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习题课件:28.干将莫邪重点.ppt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第2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重点.ppt
- 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_含答案重点.doc
- 2015-2016学年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课时2课件重点.pptx
- 2015中考复习气体的制取、净化、干燥与收集重点.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