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火之谜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富兰克林是共济会的成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 雷暴  劈开 爆炸 毙伤 揭开 diān bǒ 钥匙 颠簸 推测 推论 火焰 下端 拴铁丝 铜钥匙 避雷针 怒发冲冠 大雨倾盆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yànɡ) 劈成两半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富兰克林 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混为一谈 犹如云海 攥(zuàn)住丝带 不足为奇:足,值得。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安然无恙:恙,疾病。后泛指人或物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怒发冲冠:冠,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冷嘲热讽:用尖刻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1.“天火”是指什么? 2.古人是怎么看待“天火”的? 3.谁揭开了“天火”之谜?是怎么揭开的这个谜? 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6) 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解开雷暴之谜。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颠簸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实验器材: 现象 风筝、铁丝(吸收“天电”)、麻绳、 丝带、铜钥匙 乌云掠过、“怒发冲冠”、炸雷、 麻绳带电、蓝色火花、发麻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g)了。 结束 * *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