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针-电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针-电针

针法灸法学 ---- 特种针法单元 电 针 疗 法 针灸基础教研室 一、电针疗法的概念 电针疗法(electrotherapy),是脉冲电流与针刺相结合作用于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近代发展起来的针法。 特点 (1)是毫针刺激与电的生理效应的结合,有助于扩大针灸的治疗范围,提高疗效; (2)便于掌握刺激参数; (3)代替手法运针,可持久行针; (4)能达到较强刺激量。 二、电针疗法的渊源 1810年法国医师白利渥慈(Louis Berlioz)提出了针上加电的想法,1825年萨朗弟爱(Sarlandiere)医师首次试用电针治疗某些疼痛性疾病,收到一定的效果。 20世纪初(1915)戴维斯(Daris)应用电针术治疗坐骨神经痛(发表文章于Bristol内外科杂志上)。 戈尔登(Goulden,E.A.)医师于1921年用电针治疗神经炎等(载英国医学杂志),这是电针的萌芽。 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中谷提出的良导络疗法,也属于此范畴。 50年代初,陕西省西安卫校朱龙玉医师于1951年首倡电针疗法,并制作了电针机,命名为“陕卫式电针机”。电针刺激的部位既包括着传统的经络穴位,又包括着近代解剖学中的神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是中西医并蓄的成果,社会影响颇大. 1956年“电针疗法”一文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1957年“电针疗法”专著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国电针学》出版,这是对电针疗法应用研究30余年的又一次总结。 其后电针疗法在国内进行了推广,同时供应全国“陕卫式电针机”数千部,为电针疗法普及应用打下了基础, 1958年在陕西等地诞生的“针刺麻醉”,应用的也是电针刺激。 同时代的西德学者福尔(R.Voll),开展和应用金属板电极,皮肤穴位上通电的“电针术”,他当时采用了低频脉冲刺激,也称为“驰张疗法”,既做治疗,又做诊断,颇有影响。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导电胶电极和粘贴片电极,金属电极也逐渐由粘贴片电极所取代。 20世纪60-70年代,“针刺麻醉”的临床手术应用和针刺镇痛机理的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兴趣与关注。 “闸门控制”疼痛学说(Gate contral)的提出者(1965)著名学者P.D.Wall 和R.Melzacle以及众多的西方学者,经过研究,肯定了电针镇痛的效果,在电针镇痛机理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与我国学者相一致的结果,并在一些领域有新的进展。 “闸门控制学说”的理论不但指明了镇痛机理的研究方向,而且也导致了经皮神经电刺激方法(TENS )的出现,当时是将两个碳橡胶电极放在痛区或者支配痛区的神经干上面的皮肤表面,用10~100Hz电流进行刺激。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贴片电极,使TENS的应用更为方便,在我国将这种贴片电极应用于皮表穴位上,称为表皮经穴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 传统的针灸疗法,在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所更新,电针疗法从萌芽、发展,到目前遍及世界各国,经历了近二个世纪。 电针疗法属非特异性疗法,有完整的科学理论,它的治疗作用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良性、调整作用的双向性和整体性。 电针适应症的治疗中,极少有副作用(当然一些疾患如严重心脏病则应忌用)。它的双向调节作用,表现为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偏盛偏衰)进行治疗,都有使之调整到正常机能状态的功效,即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双重效应。 如高血压患者使之血压下降,低血压患者使之上升等。这种双向调节作用,是因电针刺激调动了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通过正负反馈作用所引起的。电针的治疗作用有其整体性,它不但对病灶局部,而且对周身都有调节功能。 电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作用可有不同的形式,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治疗作用。 主要作用: 1、对偏盛偏衰或紊乱的脏腑器官功能有良性调整作用; 2、对感染或外伤性疾病表现为促防卫免疫功能; 3、对各种痛症则表现为良好的镇痛作用。 这三种治疗作用是同时并存、互为联系,只是在不同疾病的情况下,表现形式各有侧重而已,电针的临床疗效是这三种治疗作用的综合结果。 调整偏盛偏衰脏腑功能方面 如电针对异常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激活了有关穴区感受器或神经纤维,抑制了交感神经活动,从而使内脏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实验证明,电针引起实验性高血压动物的血压降低,主要是通过激活下丘脑弓状核——中脑中央灰质腹侧部——中缝隐核的途径,对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心血管神经元发生抑制而实现的。 这种降压作用能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翻转或阻断,也可被色氨酸羟化酶抑制剂明显减弱,表明阿片受体和5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