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对食品的污染和预防-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污染物对食品的污染和预防-1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微生物 起主要作用:食品细菌、酵母与霉菌。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包括食品本身的组织酶、组成成分、水分、pH值高低和渗透压的大小。 食品所处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温、气湿、阳光(紫外线)与空气(氧)等 (1)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本身的生理特点:产生分解食品中特定成分的酶。 细胞外酶:将食物中多糖、蛋白质分解为简单物质,被细胞吸收。 细胞内酶:将吸收的简单物质进行分解,产生代谢物,使食品发生变质,产生不良的气味及味道。 常见的腐败菌:细菌;霉菌; 酵母 (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食品本身 (肉的后熟、粮食、果蔬的呼吸) 食品的营养成分 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酸性食品:pH4.5 非酸性食品:pH4.5 各类食品的pH值:动物性食品:5 – 7 蔬菜: 5 – 6 水果: 2 - 5 食品的水分 :Aw越小,食品越不容易腐败 食品的渗透压:渗透压越高,Aw越小 食品的状态 易腐食品 食品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⑴ 充足的水分 ⑵ 丰富的营养 ⑶ 适当的酸度、渗透压 ⑷ 松散、破溃的组织结构 例如:肉类、蛋、奶、蔬菜、水果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及鉴定指标 蛋白质的分解 脂肪酸败 碳水化合物分解 食品腐败变质实际上是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理化变化过程,其变质程度受食品品种、菌种等影响。 一般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几方面确定适宜指标。 (1)蛋白质分解的化学过程及鉴定指标 富含蛋白质食品(肉、鱼、禽、蛋、奶及豆类)腐败变质的基本过程: 蛋白质分解产物大都具有挥发性,并有臭味。 目前认为,蛋白质食品仍以感官指标最为敏感。 脱氨基 蛋白质 氨基酸 胺(尸胺、腐胺、组胺、色胺) 硫化氢 、吲哚、粪臭素等 氨+甲基 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 脱羧酶 脱氨基酶 脱硫酶 2、脂肪分解的化学过程及鉴定指标 油脂的自身氧化: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部分受到空气中氧的作用,氧化成过氧化物,后者继续分解或进一步氧化,产生有臭味的低级醛或羧酸。光、热或湿气都可以加速油脂的酸败。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因麻油酸等遭到破坏 油脂中的维生素破坏: 维生素E在油脂开始变酸败时首先被氧化; 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在酸败过程中也很快被氧化并失去生理作用。 微生物的酶解作用:油酯先水解为脂肪酸,脂肪酸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β氧化,即羧酸中的β碳原子被氧化为羰基,生成β-酮酸,后者进一步分解则生成含碳较少的酮或羧酸。 2、脂肪分解的化学过程及鉴定指标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微生物酶 糖(单、双等) 醇、醛、羧酸、酮、 温度 CO2、H2O 5-3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感官指标 化学鉴定 物理指标 微生物检验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感官指标:最敏感可靠 物理指标:折光率和冰点下降,黏度上升 化学指标: TVBN、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pH变化 猪肉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 鲜肉 冻肉 色泽 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 脂肪乳白色色泽 ? 肌肉有光泽,红色或稍暗, 脂肪白色 组织状态 纤维清晰,有坚韧性, 指压凹陷立即恢复组织状态 ? 肉质紧密,有坚韧性, 解冻后指压凹陷恢复较慢 粘度 外表湿润,不粘乎 外表湿润,切面有渗透液,不粘乎 气味 具有鲜猪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气味 解冻后具有鲜猪肉固有气味,无异味 煮沸后肉汤 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 澄清透明或稍有浑浊,脂肪团聚于表面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挥发性盐基总氮:指肉鱼样品水浸液在弱碱性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 我国卫生标准: 15mg/100g 一级新鲜 25mg/100g 二级新鲜 26 – 30mg/100g 可疑食品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