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信网络_1绪论
*SCUT DTP Labs * 课程名称:现代计算机网络原理 教材:宽带通信网络原理 龚向阳等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高速网络与互联网-性能与服务质量 [美]William Stallings 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师:冯穗力 FengSL@scut.edu.cn 成绩分布:实验大作业占30% 期末考试占70% 主要内容: 1、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2、ATM(异步传输模式)网络原理 3、TCP/IP协议体系结构 4、TCP/IP网络层与传输层主要技术 5、IP的组播技术 6、IP的服务质量(QoS)控制技术 7、IP交换技术 主要内容(续): 8、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 9、移动IP 10、IPv6 11、网络的性能分析仿真建模 12、拥塞控制与通信量管理 主要参考书目 1、A.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 (英文) Prentice Hall 清华大学出版社 2、B. A. Forouzan S. C. Fegan, TCP/IP Protocol Suite (TCP/IP协议族) (英文、中文(谢希仁译)) Prentice Hall 清华大学出版社 3、P. T. Ammann, Managing Dynamic IP Networks (管理动态IP网络) (英文) McGrawHill 清华大学出版社 4、J. D. Solomon Mobile IP (移动IP) Prentice Hall 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文) 5、C. Huitema IPv6 The New Internet Protocol Prentice Hall 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文) 通信网络_1 绪 论 1、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1960s: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的建立和应用; 1970s:计算机互联网的实验与TCP/IP协议的创立; 1980s: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综合服务业务网概念的提出; 1990s:ATM(异步转移模式)网络与高速宽带网络技术的 应用与发展; 2000s:下一代网络(NGN)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2、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有关状况 基于波分复用单根光纤的传输速率实验室结果已经可达 Tbps(1000Gbps=1000000Mbps=1012bps)的水平。 实际使用的光纤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几十Gbps。 高速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端口速率也已经达到几十Gbps。 采用超宽带技术的无线个域网的速率可达几百兆bps的水平。 无线局域网的速率达到约50Mbps的水平。 无线城域网的速率达到接近100Mbps的水平。 第一章 绪论 3、宽带通信网络 宽带网络: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速率大于PCM一次群速率的网络。(传输多媒体信息所要求的基本速率) 一次群(基群)速率: 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48Mbps; 北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1.54Mbps。 一般认为:宽带网络的接口速率大于等于:2Mbps 视频图像传输要求: MPEG1:1.5Mbps MPEG2: 4-6Mbps MPEG4/H.264: 1-2Mbps 第一章 绪论 4、ATM与IP网络 宽带网络的主流技术:ATM网络技术和IP网络技术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网络技术:一种在网络层采用面向连接方式的通信技术,该技术融和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技术。主要特点: 面向连接工作机制; 采用虚电路工作方式; 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分组(信元) 可保证服务质量(QoS) 技术复杂、建设成本高。 第一章 绪论 4、ATM与IP网络 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技术:一种在网络层采用非面向连接方式的通信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包交换传输网络。 主要特点: 无连接的工作机制; 数据包独立寻址传输方式; 数据包的大小不固定; 服务质量较难控制(主要依赖足够的带宽来保证) 建网成本较低,运行维护相对简单。 第一章 绪论 4、ATM与IP网络 ATM网络通常是一个单纯的通信传输网络,它遵循一条完善严谨的技术路线。 基于IP网络技术构建的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集通信功能与信息数据库功能的信息网络。 ATM网络的技术逐渐融入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学共振音乐 体感共振音乐疗法.ppt VIP
- 201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卷).doc VIP
- 2025年秋招:平安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年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补及防护(报批稿).pdf VIP
- 2025款比亚迪海鸥智驾版自由活力飞翔_用户手册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中医讲结节PPT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温室效应的危害》课件.ppt VIP
- 政务系统网络数据安全日志分析服务方案.docx VIP
- 运动解剖学(李世昌)一、运动上肢的作用肌.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