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专题汇报课程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是食品安全的风险来源更加隐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上海福喜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现有的监管技术和检验检测能力。 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了三大新趋势: 二是互联网食品交易市场兴起,但监管能力尚未跟上,现实中出现了大量无生产许可证编码、无产品标准号、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不完全的自制食品,网售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凸显。 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了三大新趋势: 三是食品源头污染与末端安全问题交织并存,食品安全已不再仅仅是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的问题,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正在对源头种养殖环节产生严峻威胁。 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了三大新趋势: 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企业因素 1.部分企业与个人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社会责任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系统。而“三鹿”、“蒙牛”等龙头企业,本应肩负食品安全的重大社会责任,为我国食品企业做好全心全意为消费者的榜样,然而却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放任“三聚氰胺”、“自来水源”等事件的发生,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2.我国地域辽阔,食品的小作坊式分散化生产。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他们使用的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落后、卫生状况恶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 45 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10 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35 万家,29%的企业无标生产,60%的企业出厂不检验或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这些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工艺乱”,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 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企业因素 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企业因素 3.部分企业与企业家缺乏长远眼光,在与消费者的博弈中选择了短期收益。殊不知与消费者采取零和博弈的方法只会损人不利己,甚至使企业自身走向灭亡。而有关部门的惩罚力度不够加上消费者的息事宁人 也鼓励了企业采取短期收益的 行为。社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企业是依 托社会而存在的,企业只有履 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获得社 会的认可,树立企业形象,才 能获得持续发展,也才能有长 久的经济绩效。 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二)法律与制度因素 1.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内容比较单薄。一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如 《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农业法》等,仅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有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和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 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同时在制度上,诸如免检产品之类规章也使食品安全带来了重重隐患,部分大型企业借助国家与消费者对其的信任,无视人民大众的健康,无视企业品牌的前景,贪图短期利益,疏于监管,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对社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二)法律与制度因素 2.食品监管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效率低下、推卸责任,也进一步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增加。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尽理,职责不够明确。由于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重复抽检、执法缺位、监管空白等现象较为突出,部门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食品安全制度缺乏警示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让企业以身试法。?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2013年政协会上提交了名为?《关于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惩处力度,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的提案。?提案中提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最深层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和惩处力度不够。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经济处罚过低,远不及其高额利润,企业宁可交罚款也会继续从事违法行为。 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技术因素 1.食品安全技术指标落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食品标准修改周期一般为 3~5 年,而国内食品安全标准更新非常慢。很多食品安全标准都是超期服役10 年,甚至 20 年。以我国抗生素残留、微生物含量等均落后国际标准。在我国现行的全部 2000 余项标准中有 700 多项标准已经有 10多年未作任何调整,已无法满足当前现实情况。  国际连锁餐饮巨头赛百味、麦当劳、星巴克等均被曝光在华出售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偶氮二甲酰胺,这是一种常用于制鞋的工业塑料发泡剂,已被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禁止使用,而在我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这一事实说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与国外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洋快餐验出有害化学物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