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必修二复习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2009?江苏?8)右侧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C. 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4.(2009?江苏?18)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5.(2010?江苏?8)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6.(2012?江苏?11)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7.(2013?江苏?10)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8.(2013?江苏?19)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9.(2013?江苏?11)右图是2005年 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 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 影片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 鸦片战争后,西服礼服—辛亥革命后,中山装—20世纪20、30年代,旗袍、学生装、欧洲风格裙子 2、饮食:1840年以后,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 3、居住: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 4、习俗风尚:维新派----辛亥革命前后----民国时期 传统婚姻习俗被打破,婚姻自由,举办文明婚礼; 社交礼仪也日益平等化、大众化和民主化; 妇女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妇女不缠足); 断发易服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历史潮流。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也涌入我国; 2、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宣传文明、进步和民主,也积极主张吸收外国近代生活方式;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50年代—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主流 改革开放以后: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19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 19世纪70年代,淞沪铁路(中国最早铁路);80年代清修筑唐胥铁路(中国自己的铁路诞生);辛亥革命前夕奠定铁路网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等);20世纪90年代,加快铁路建设(营运里程,京九铁路、青藏铁路等) 机车制造取得很大进展,1997年全国铁路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二、公路建设与汽车制造 1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2 民国时期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靠进口)。 3 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长春一汽,武汉长江大桥) 4 改革开放以后,公路和汽车制造发展迅速 三、水运事业 1 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列强控制水上运输 2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四、航空事业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