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社会学 (第一章 越轨的界定).ppt

  1. 1、本文档共2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基本类型 稳定型同性恋──在情感、性欲、社交上持续、稳定、单一地以同性为满足对象的行为。 情感型同性恋──在情感及社交方面,主要倾向于对同性产生爱情和依恋的行为。 环境型同性恋──因环境约束,在一定时间内因无法与异性互动,受性需求和情感压力的作用与同性建立性关系的行为。 时尚型同性恋──因迷恋同性恋群体的情感氛围、交友方式、兴趣爱好或认同其时尚标签而出现的对同性恋行为。 3.原因 天性与教养──同性恋是遗传的结果还是后天教化的结果? 生理与心理──同性恋是以性欲为基础的生理现象还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心理现象? 生物学因素──染色体异常或内分泌异常 心理因素──异性恋驱力在青春期受到歪曲或阻碍;父或母的角色效应缺位;对异性具有恐惧或厌恶;缺少承担角色责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自恋倾向 文化因素──文化认同;性与生殖的分离;性开放程度;男女比例失调 同性恋是伴随人类的一种存在,属于生理、心理和文化现象。 同性恋者享有和你我一样的基本权利,宽容他(她)们的性选择是我们以人为本的态度。 第八章 暴力行为 一.暴力的性质 公开或隐性地、攻击性或防卫性地、反社会或亲社会性地对人或物使用武力的行为。 公开暴力──可观察的直接暴力 隐性暴力──假设暴力,没有直接导演出的暴力或通过小规模公开暴力所传达的暴力信息 攻击性暴力──有目的地伤害对方的行为 防卫性暴力──出于防止自身受伤害而实施的反攻击行为 反社会暴力──对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客体实施的攻击行为 亲社会暴力──以维护法律的名义而实施的攻击行为 公务化暴力 指的是在一个对社会具有公共的统治或管理职能的机构内,它的权力支配关系从单纯的秩序-意识形态里逸出体现为人(统治者、管理者、执法者)对人(被统治者、被管理者、老百姓)进行施虐的那样一种状况。而因为这种施虐是动用公共权力以“执法”(“执行公务”)为名,它因被纳入维护秩序的范畴而合法化。它与刑事犯罪等暴力的区别在于它的体制化特征。 二.暴力的原因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死的本能指向内部是自我摧残和自杀,指向外部是攻击如战争,作为一种能量总要发泄。 社会生物学的本能论──暴力是攻击的手段,目的在于获得资源、保护资源,它是生物的共有本能。 挫折攻击理论──Dollard认为挫折可能会引起攻击,攻击总是和挫折有关。与认知结果有关。是否发生攻击与以下因素有关:所追求的目标的重要性;目标的临近性;目标的合法性受置疑。 社会学习理论──攻击行为是通过观察而获得的:(1)观察者注意到榜样-攻击行为;(2)通过表象和符号有效地储存了攻击行为的模式;(3)观察者在头脑中再现或演示攻击行为;(4)在情景刺激的诱发下,可能发生攻击行为。? 神经与生物学理论──先天或后天的神经及生物因素。 2007年杜蕾斯性福调查结果 中国人均性伴侣人数 01年? ?? ???04年? ?? ?05年? ?? ?07年  2.1  ? ? 19.3? ?? ? 3.1? ? 3.5 中国城市居民多性行为 在有效回答性伙伴数量的1842名受访者中,在过去一年中只与惟一性伙伴发生过性关系的比例为92%,只有2.4%的人承认自己过去一年中同时与2个或2个以上的人保持性关系。 调查同样显示,月均收入5000元及以上、拥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已婚男士,更有可能成为多性伙伴行为者。性别差异、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高低、收入差异等与多性伙伴行为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 多性行为现象遭到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排斥 本刊调查显示在没有过多性行为的人中,74%的受访者认为多性行为不存在任何借口,绝对不能接受;39.1%的多性行为者执相同态度;认同性和婚姻爱情之间密不可分的比例在受访者中占到了近9成:大多数中国普通百姓在来势汹涌的性革命中正以淡定甚至保守的态度默然抗拒着。 在这抗拒之中,更多的女性(79.2%)认为多性行为无法接受,比男性高出14%左右;更多的男性(7.9%)否定了性与爱情、婚姻之间的联系,认为可以接受没有感情、没有婚姻关系的性,相比之下,女性中只有4.7%认同此观点;地处北方的无多性行为受访者更加排斥多性行为,广州和成都的无多性行为居民对于多性行为更易接受。 -在过去一年中,与唯一性伙伴发生过性关系的占92%,同时与2个或2个以上的人保持性关系的占2.4%。  -在未发生过多性行为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无法接受多性行的占74%; -坦承是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敢”的占19.7%;因为“找不到愿意和自己发生多性行为的对象”的占5%。 -有性经历的调查对象中,有过多性行为的男性占5.7%,于女性占0.7%。 -从学历角度来讲,承认自己有过多性行为的调查者中,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占3.6%,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1.2% 李银河对“多性”做评价 权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