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应激相关障碍
天灾人祸 灾难后的茫然…… 印度洋海啸 印度洋海啸后 曾经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令全世界震惊和悲痛,随着救援工作的推进,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遇难者转向幸存者,相关报道显示:至少800名泰国幸存者患上了后海啸恐惧症,他们担心海啸还会卷土重来;一些幸存者为同伴相继死去而自己却存活下来感到负罪,甚至想要自杀;还有许多人脑海中不时出现灾情场面,或是仿佛听到海啸警报声;至于失眠、焦虑等生理心理问题更是非常普遍。幸存者所遭受的心灵重创和噩梦一般的回忆,可能一生一世都难以抹去。 大部分海啸幸存者存在着认知影响、记忆损害、忧虑、自我效能较低、闯入性思维以及噩梦,并伴有震惊、恐怖、易激怒、无助感等情绪波动。这些症状在美德村难民营的难民中并不鲜见,他们做噩梦,情绪易失控,尤其是有亲人在海啸中遇难的罹难者家属。 罗美好一家10口人就剩下了她和弟弟两个人。她不太爱说话,总是低着头,说自己经常想起死去的家人。 经常做噩梦的难民人数不少。好好的人会突然之间哆嗦一下,一脸的惊恐,冒一身冷汗。 难民营中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名警察在整理灾区罹难者尸体的时候,发现腐烂的肠腔突然爆裂,他受了惊吓,很快就在混乱的意识状态里自杀了。 非典 “非典”后的恐惧 2003年初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流行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恐典症”以及相伴随的抢购“板蓝根”、食用白醋和大米,继而各种公共娱乐场所都已关闭,学校、小区、各个单位都进行了封闭性的管理的现象,人们出出进进都得需要出示出入证。所有的外来人员都被登记、清查、隔离,到处都张贴着有关非典的通知,到处都在进行着清扫和消毒。一时间商业、交通、航空、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顾客急剧减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一时闹得人心惶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9.11 9.11后的美国人 在9.11之后, 大约1/5的美国人感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的抑郁和焦虑 大约8百万美国人报告自己因为911事件而感到抑郁或焦虑 8个月后,纽约的很多学龄儿童做恶梦 7%的美国人说他们曾因为911事件去找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7%的人因为恐怖袭击而服用处方药物,这比袭击事件发生前要高得多 汶川地震 亲历亲人的死亡 现场的救助人员 目睹悲惨现场的救助人员失声痛哭!! 2008年汶川地震后自杀的官员 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因为痛失爱子和众多亲人难以自拔悲伤过度,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 2009年4月20日,在地震中痛失爱子的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冯翔 ,于凌晨2:00左右在家中自缢身亡,时年33岁。 …… 组织经常面临的危机类型 大学生常见的危机事件 躯体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自尊、就业影响较大的疾病。 失恋等情感问题。发生过性关系的,公开的恋情,三角的恋情,女性冷暴力、未婚先孕等情况冲突较大。 学习困难,考试失败,成绩很差,不能毕业。 家庭问题,经济困难,亲子关系恶化。 人际关系障碍,形单影只,社会支持不足。 应激 应激(Stress):原意是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过程。在心理学中,应激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是身心的应对性反应。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应激包含三个基本条件:应激源、应对过程和应激的结果。 应激反应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评价、情绪和行为。 应激反应模型 1.警觉期 出现早、机体防御机制快速动员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多。警觉反应使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或逃避损伤的能力。此期较短。 2.抵抗期 此时,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的警觉反应将逐步消退,而表现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反应。机体代谢率升高,炎症、免疫反应减弱。机体表现出适应,抵抗能力的增强,但有防御贮备能力的消耗。此期间人体出现各种防御手段,使机体能适应已经改变了的环境,以避免受到损害。 应激反应模型 3.衰竭期 持续强烈的有害刺激将耗竭机体的抵抗能力,警觉期的症状可再次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应激反应的负效应陆续出现,应激相关的疾病,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此期间是在应激因素严重或应激持久存在时才会出现。它表示机体能源的耗竭,防御手段已不起作用。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 在一般的情况下,应激只引起第一、第二期的变化,只有严重应激反应才进入第三期。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共同特点 精神刺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