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之光学分析法概论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带状光谱 nm 光谱的不同形式 线状光谱 连续光谱:由炽热的固体或液体发射。 太阳连续光谱 非光谱法 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的跃迁,仅通过测量电磁辐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变化, 主要有折射法,旋光法,浊度法,X-射线衍射法和圆二色法等。 利用X-射线能够绕过障碍物而弯曲地向后面传播的现象,是测定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 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by Rosalind Franklin) X-射线衍射法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二、 原子光谱法与分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以测量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原子光谱,呈线状光谱。 λ λ1 λ2 λ3 λ A λ1 λ2 λ3 分子光谱法 三、 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 (一)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是指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产生的光谱。 辐射能恰好满足该吸收物质两能级间跃迁所需的能量 1.原子吸收光谱  2.分子吸收光谱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等 (二)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 发射光谱法:利用物质的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方法。 原子发射、原子荧光、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法等。 1.原子发射光谱法  2.荧光或磷光  * * * * * * * * 光学分析法概论 中药分析教研室 曹骋 第1节 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光从本质上讲是电磁辐射(电磁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与微粒性。 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对物质作定性或定量的测定,这一类分析方法统称为~。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热辐射、光电效应又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都无法完整地描述光的所有性质,因此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 频率越大,粒子性越明显; ◆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波动性, 单个光子的行为表现粒子性; ◆传播过程中表现波动性,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粒子性。 1.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体现在折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等现象。波动性常用波长λ、波数σ和频率υ等参数来表征。 波数:每 1cm长度内含有波的个数 衍射现象 干涉现象 2.微粒性 体现在吸收、发射、热辐射、光电效应等方面。 光是不连续的粒子流,这种粒子称为光子(或光量子)。 h是普朗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2×10-34J·S 例如:计算1mol (6.02217?1023个)波长为200nm的光子的能量E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把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 ?射线 x射线 紫外光 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10-2 nm 10 nm 102 nm 104 nm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可 见 光 常见的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有: 吸收: 发射: 散射: 拉曼散射: 折射和反射: 干涉和衍射: 红 蓝绿 紫红 绿 紫 黄绿 绿蓝 橙 蓝 白光 光的互补示意图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吸收、荧光发射、等现象涉及物质内能变化。透射、反射、衍射和旋光等则不涉及物质内能变化 第2节 光学分析法分类 一、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光谱: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记录物质内部能量变化与波长的关系。分为吸收、发射、散射光谱。 非光谱法: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讯号,仅通过测量电磁辐射的某些物理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变化的分析方法。 光谱法:利用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 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um) ?1 ?1 ?(nm) 吸 光 度 (A) ?1 ?2 ?3 ?4 ?5 ?6 … ?n * * * * * * * *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