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霍乱 2015
霍乱病名始见于中医经典《内经》,汉朝《伤寒论》中也有所论述,清朝还有专著《霍乱论》。 它是由病菌引起、由不洁饮食传染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剧烈腹泻、脱水甚至死亡,因为发病猛、传播快、影响大,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据历史记载,霍乱共有7次大流行。 第一次始于1817年,在1817-1823年,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 在1826年-1837年的第二次大流行中,它抵达阿富汗和俄罗斯,然后扩散到整个欧洲﹔ 第三次大流行,1846-1863年,它漂洋过海,抵达北美。20年不到,霍乱就成了“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纪世界病”。 1865-1875 1883-1896 1910-1926 到19世纪到20世纪的百余年间,霍乱6次大流行,造成损失难以计算,仅印度死者就超过3800万。 1961年后霍乱又开始第7次大流行。这次起于印度尼西亚。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向毗邻国家和地区蔓延,迄今已波及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告患者350万以上,称为霍乱的第7次世界性大流行。 1970年进入非洲,百年不见霍乱踪影的非洲从此深受其苦。2001年非洲霍乱患者占了全球的94%。 1992年10月,由非O1群的一个血清型――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席卷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某些地区,现已波及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有取代埃尔托生物型的可能,有人将其称为霍乱的第8次世界性大流行。 2个发源地: 印度恒河三角洲 古典生物型 印尼的苏拉维西岛 埃而托生物型 7次大流行: 前6次是古典生物型 第7次(1961年)是埃而托生物型 1992年,O139群致大流行,有可能引起第八次世界大流行; 国际上把它列为甲类传染病,我国也把它列为甲类第二号传染病,故又名二号病。 霍乱的滋生地是印度。在古代,由于交通限制,医学史家形容“霍乱骑着骆驼旅行”。19世纪初期,霍乱还只局限在当地。此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打开了历史性的霍乱封锁线。第五次世界性大流行霍乱到达了埃及。 当时应埃及政府邀请,德国细菌学家科勒在当地进行了研究,1883年发现了霍乱的致病菌――“逗号”即霍乱弧菌,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弧菌科弧菌属 O抗原-耐热的菌体抗原,特异性高 H抗原-不耐热的鞭毛抗原 分型 目前已知有139个血清群 O1群霍乱弧菌: 也就是O1型中2个亚型 O1血清群:古典生物型--霍乱, 埃尔托生物型--副霍乱 O1血清型:稻叶型(A、C);小川型(A、B); 彦岛型(A、B、C) 非O1群霍乱弧菌:其余各型如副溶血弧菌、拟态弧菌、 创伤弧菌等,可致散发胃肠炎型腹泻,一般不引 起流行或发病。 O139 1992年孟加拉霍乱流行时发现,不被O1 群和非O1群的O2~O138血清型霍乱弧菌 诊断血清所凝集,类似埃尔托生物型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无致病性 以前埃尔托生物型-副霍乱,1962年,第15界世界卫生大会将副霍乱列入《国际卫生条例》检疫传染病-“霍乱”项之内。目前流行的霍乱基本都是埃尔托型 霍乱:O1,O139 2.抵抗力 不耐热、不耐干燥、不耐酸 及一般消毒剂。 霍乱弧菌在环境中生存能力有限,但埃尔托型抵抗力较强。 水、食物、水果、蔬菜及水产品-1~3周 正常胃酸-4分钟 氯处理水-不能生存 1L水+2~4滴碘酊,20分钟 3.毒素及致病性 内毒素:制作菌苗引起疫苗免疫的主要成分;败血症、脑膜炎 外毒素(霍乱肠毒素,CT):霍乱弧菌在体内繁殖时产生的代谢产物,产生霍乱剧烈腹泻的主要原因;有抗原性,使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小带联结毒素、辅助霍乱毒素 毒素协同调节菌毛:定居因子 带菌者: 指无临床症状而粪便中排出霍乱弧菌的人。 潜伏期带菌者:感染后至出现症状前 恢复期带菌者: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 慢性带菌者:病后排菌超过3个月 健康带菌者:始终无临床症状而粪便中排 出霍乱弧菌者,一般不超过1周 发病期间,连续排菌5天,有的长达2周。 中、重型病人,排菌量大,107~109/ML-重要的传染源 轻型病人、隐性感染者——更重要的传染源:缺乏特征性表现,不易被发现 (二)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水-最主要;暴发 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媒介-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