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rt路面设计方法与设计要素讲述
Part1 路面设计方法与设计要素 第一章 路面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评述 §1刚性路面的设计方法 ——混凝土弯拉应力是主要甚至唯一的设计要素 基于悬臂梁假设的解析解法(板角荷载应力 哥尔德贝克(Goldbeck)、欧尔德(Older) 解法 基于稠密液体地基(winkler地基)的解析解法 威斯特卡德(Westergaard)解法(假定地基完全接触) 波特兰水泥协会(PCA)解法(假定地基不完全接触,对威氏解经验修正) 基于固体地基(弹性半无限空间地基)的解析解法 皮克(Pickett)解法 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系列数值解法 有限差分法 有限单元法 第一章 路面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评述 §2柔性路面的设计方法 经验法——通过对试验路或使用道路的实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结构组合、厚度、材料性质)、荷载(轴载大小、作用次数)和路面性能三者之间的经验关系。 CBR法 AASHTO-1972/1986/1993 德RStO 01 力学-经验法——首先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量(应力、应变、位移),利用力学响应量与路面性能(各种损坏模式)之间建立的使用性能模型,按设计要求设计路面结构。 AI法 Shell法 AASHTO-2002 南非NITRR 英诺丁汉大学 法LCPC 俄 比利时 澳大利亚 我国方法 柔性路面的经验设计法 Porter1929提出概念,1942年推出 AASHTO设计法 AASHTO依据渥太华和伊利诺伊州道路试验成果基础建立。1962提出成果报告: 1)得出了路面耐用性指数与路面工作状态间的关系,并根据不同道路等级对路面的使用状况要求,提出了路面设计标准。 2)建立了路面设计方法的基本方程,提出了不同设计标准的路面厚度计算列线图和不同路面材料的结构数(SN)。 3)导出了不同车型轴载与数量间等效关系的轴载换算公式。 不断修订使其适于不同环境、结构和交通状(1961、1972、1972、1986、1993修订扩大) 设计法特点: 依据试验的经验法 引入可靠度概念 设计指标为现时耐用性指数PSI(Present?Serviceability?Index) 设计思想 性能预测指标×可靠度=交通预测指标 设计步骤 设计步骤 设计步骤 力学—经验法 力学—经验法的核心问题 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模型 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特性 损坏模式和损坏标准 路面使用性能预估模型 荷载作用 环境影响 荷载、材料和结构变异性及结构设计可靠度 Part1 路面设计方法与设计要素 第二章 路面的四类设计要素 §1 荷载(轴载等效换算、轮胎接触形状、行车速度) §2 环境(温度、湿度) §3 材料参数(弹性、粘弹性、温度变形系数) §4 破坏极限(破坏模式) 路面设计要素关联 第一章 路面的四类设计要素 §1荷载 §1.1轴载等效换算 轴载换算的问题 换算原则 标准轴载 多级轴载和轮组的问题 §1.2轮胎接触形状 接触形状问题 接触压强问题 §1.3车辆动态影响 动态影响的考虑方法 §1 荷载 § 1.1轴载等效换算 换算原则 换算原则 等效疲劳的不同 路面破坏极限 疲劳开裂——沥青层底、无机结合料基层层底、水泥板块层底 沥青层永久变形 路基顶面永久变形 路面使用性能容许极限(例:路面现时耐用性指数PSI) 表面弯沉 换算公式推导 以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表面弯沉指标为例 标准轴载 多级轴载的考虑方法 多后轴汽车的轴距一般都在120 ~135cm,轴距与轮压半径比平均约为12,必须解决其应力、应变或变形在两轴间的干扰问题 按等效破坏原则(拉应力、拉应变、变形…….)进行换算 AI认为双轴的一次作用相当单轴两次?? 加拿大亚伯达省交通运输部(埃德蒙顿市)全面研究结果 总重135kN双轴/181kN三轴等效于80kN单轴(轴数系数分别为2.12和3.41) 1993年我国林秀贤引用亚伯达省研究实测回归关系,换算到单轴100kN,得到总重117kN双轴/132kN三轴等效于100kN单轴(轴数系数分别为2.21和3.35 )该参数一直沿用到今天 §1.2轮胎接触形状 轮胎接触面积问题 分析用简化形状 §1.3车辆动态影响 §2环境 温度 对沥青层的影响 对混凝土板的影响 对路基影响 湿度 对路面材料影响 对路基影响 对刚性路面结构影响 温度—湿度协同 冰冻 §3材料参数 一般性质 按弹性体系分析时,需要土基和每一层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泊松比对路面响应较小,可以合理假设); 若材料弹性模量随荷载作用时间变化,应选用荷载作用时间和车速相当的的回弹模量,作为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弹性模量; 材料作为非线弹性体时候,必须给定回弹模量与应力状态之间的本构方程。 柔性路面 HMA层作为线性粘弹性体时,必须给定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派出所校园防欺凌方案.docx VIP
- 汽车钢板弹簧后悬设计答辩--公开课件设计.ppt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9课 数据传输有新意 教案.docx VIP
- 7氯丁橡胶总结.ppt VIP
- 华为HCIA-GaussDB GaussDB应用开发 H13-911考试题库-下(判断、填空题).docx VIP
- DB37T5072-2016山东建筑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资料-全套资料表格word.docx VIP
- DB37T5072-2016山东建筑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资料-全套资料表格word.docx VIP
- DB37T5072_2016山东建筑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资料_[全套]资料表格word.docx VIP
- 一年级拼音书写四线三格.docx VIP
- 军民航防相撞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