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第三血液的相关知识要点解析
第 三 章 血 液(blood) 体液中的电解质含量P55 血浆蛋白的功能P56 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 (四)血浆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意义 2)胶体渗透压 (1.3mmol/L,3.3 kPa) 名 词: 第二节 血C生理? (二) RBC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2)悬浮稳定性 3)渗透脆性 (三)红C生成的调节 3. 红C生成调节 2)雄激素 二、白细胞生理 三、血小板(platelet)生理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二) *生理止血过程 3. 血液凝固(二期止血) 生理性止血过程—P62 ㈢ 凝血的过程: (瀑布理论) 2. 凝血类型 3.凝血特点 (2)蛋白质C系统 三. 纤维蛋白的溶解(纤溶) 第 四 节 血型与 输血原则 一. 血型与红C凝集 ABO血型系统分型 血型 红细胞 血清 基因型 (凝集原) (凝集素) 三、Rh血型系统 ㈡ 抗原与分型 ㈣ 临床意义—Rh阴性者 四. 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试验 课后习题 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4.嗜酸性粒细胞: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淋巴细胞: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 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㈠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数量:(100~300)×109/L 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1、维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2、参与生理止血、凝血过程 生理功能 功能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 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㈠ 概念: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检测指标:出血时间(正常:9分钟) 1. 受损局部血管收缩 2.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一期止血)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 血管收缩 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 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二期) 凝血系统激活 纤维蛋白形成 5-HT TXA2 (初步止血,一期) ① ② ③ ㈠ *概 念P72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二. 血液凝固 ㈡ 凝血因子 *概念: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实质1.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析出的过程。 2.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1)除FⅣ(Ca2+)外,都是蛋白质 2)除FIII (组织因子,TF) 外,都在血浆中 3)除钙外,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4)辅助因子——III, V, VIII 依赖维生素K——II, Ⅶ, Ⅸ,Ⅹ 血友病——Ⅷ,Ⅸ,Ⅺ 2.特点(14种,FⅠ---FⅩⅢ) Ⅱ Ⅱa Ⅹ Xa Ⅰ Ⅰa Ⅴ、Ca2+ 1. *基本过程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内外两种途径 2)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的形成 Ⅲ Ⅻ 区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瓶装水的生产工艺解读.ppt
- 甘德尔黄河大桥西引桥箱梁湿接头工程施工方案概要.doc
- 甘孜十三五环境规划概要.ppt
- 甘油催化转化的研究进展概要.pptx
- 甘肃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第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新人教)概要.ppt
- 瓦楞纸综合知识品质培训讲述.doc
- 瓶吞鸡蛋的秘密解读.ppt
- 甘肃分公司倒闸操作规程(公司式)概要.doc
- 甘肃省中考化学第篇考点聚焦物质的组成概要.ppt
- 瓜蒌党参红花木香菊花总结.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