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及安全要点.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及安全要点,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认知无线电技术与应用,施工安全技术要点,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安全 引言: 德国人赫兹发现了无线电波以及随后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之后,无线电通信技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无线电技术在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同时,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应用价值逐步显现无线电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正是借助无线电技术的帮助,我们实现了收发电报、无线电信号的传播和手机通信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史 1 、无线电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无线电技术产生于19世界中后期,其理念基础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的电磁学。后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实无线电波传输具有波传输的所有特性。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对无线电技术进行改进发明了电报。二战结束后,随着新苦命的到来 ,卫星、计算机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发明的不断出现,使无线电在通信反唇相讥的应用更为普遍,实现了由模拟传输方式向、固定使用方式向移动使用方式的转变,大大带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 2、无线电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史 19世界末期,当时清朝正牌西方列强入侵的半殖民半封建状态,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十分落后,但其开始应用的时间几乎与世界同步。如1895年马可尼首次实现了无线电通信,1899年两和广总督就在其管辖的要塞安装了无线电机。到了民国时期,无线电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发展水平仍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无线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二、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1、气象雷达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发现无线电波在大气传播过程中折射、吸收、散射现象与大气状、云雨系、天气变化密切相关,于是电波干扰逐步被用于大气探测研究,基于无线电技术的气象学研究衍生出大气物理学与无线电物理学的交叉学科——无线气象学,其主要研究大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并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状况和天气现象。 所谓天电,就是大气中放电进程所引起的脉冲型电磁辐射。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许多欧洲科学家就开始在广谱范围内对天电进行测M,并发现闪电、雷暴、尘暴中都存在天电现象;四十年代,雷达技术被引入气象研究领域,无线电波与大气特性的关系研究得以开展;六十年代末,人们利用大气微波辐射特性从地面和气象卫星上进行大气遥感,大大丰富了无线电技术在气象探测方面的应用;九十年代以后,基于卫星,飞机,气球、火箭各类地面平台的探测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从地面到太空、从大气物理到大气化学等立体、综合、连续的时空监测。 根据无线电传播原理,电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气折射率不均匀对电波传播方向产生影响;大气中氧和水汽对某些微波波段的吸收会造成能量衰减;云和降水粒子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亦会造成能量衰减……而根据大气和云、雨、湍流等对无线电波的吸收、散射、折射原理、人们可以利用微波大气遥感装备来探测大气的温度、湿度、云雨等要素分布和大气湍流状况,从而分析天气变化的气象雷达因此应运而生 。气象雷达 雷达的英文“Radar”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确切地说,就是用无线电方法发现并测定空间目标的位置。气象雷达是指专门用于大气探测的雷达,属于主动式微波大气遥感设备,是气象部门用于警戒和预报台风、暴雨、龙卷风等天气的主要探测工具之一。 气象雷达技术的发展答题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雷达从军用目的转为探测气象目标,并采用多普勒技术;第二阶段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主要特征是集成电路化、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第三阶段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全国业务布网,其WSR-88D型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气象雷达发展第三阶段中最有代表性的技术。 WSR-88D除了能获取回波强度、怪向风速和谱宽等信息,在460km范围能对强风暴进行有效检测,在230km范围内能定Ift估计降水强度并提供飚线、阵风、龙卷涡旋、中尺度气旋、下击暴流等信息,还具有一定的晴空探测能力。 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研制使用天气雷达,先后定型的天气雷达主要有711、713、714等系列;上海市气象局于1997年从美国成功引进了WSR-88D型天气雷达。在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国内气象雷达监测网。雷达组网数据的使用为开展短时天气预报服务、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雷达双偏振化、便携移动化、发射机固态化、发射天线相控阵化等成为气象雷达发展的主要趋势。 气象雷达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和波长范围很宽,波长覆盖从1cm到奖金10m,按照频率被划分为不同波段,以便是雷达的主要功能。气象雷达常用的波段主要包括K波段(波长0.75~2.4cm)、X波段(波长2.4~3.7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