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 地貌
[知识梳理]
地貌即地表的形态。对于居住在地表的人们来讲很容易观察。本专题重点分析在外力的作用下,尤其是流水和风力的作用下,河流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分布的规律以及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这部分内容比较直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多让学生观看各种地貌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地貌的知识体系。
侵蚀
搬运
堆积
在我国的分布 流水地貌 上游底蚀――深切的河谷 作用于整个河段,与流速有关,具有分选性。 中游堆积形成凸岸,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 有河流分布的地区 中游侧蚀――曲流 喀斯特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地表:石芽、孤峰、峰林、溶蚀盆地落水洞。地下:溶洞、地下瀑布、石钟乳。 石柱、石笋 西南地区 风成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与风速有关,具有分选性。 沙丘、黄土高原 西北干旱和沙漠地区 黄土地貌 黄土塬、黄土梁、
黄土峁 与风速和水的流速有关,具有分选性。 被流水带到下游堆积,抬高河床 黄土高原 海岸地貌 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沙滩、沙洲、沙堤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明确五大地貌的成因、发育及其分布的自然规律。
2、能熟练判读各种地貌类型。
过程与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对典型的黄土地貌的识别、判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貌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自主学习其余的四种地貌类型。
3、通过组间交流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态度、情感、价值观:1、通过研究我国广泛分布的五大地貌类型,发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环保意识。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真正可持续发展。
2、通过黄土之父刘东生事迹的介绍,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合理的开发和改造自然界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流水与风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河流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点。
3、地貌对农业、工程建设、旅游及和城市布局的影响。
四、地貌的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利用预备铃的时间播放我国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图片,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自然的引出课题―――地貌。
新课流程:
(一)、黄土地貌
Ppt页码 Ppt内容 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 Ppt1 课本涉及的五大地貌景观图片 欣赏图片、剑法学习热情 Ppt2 一位老人的照片 请学生说出他的名字 很好奇、想知道这位普通的老人到底是谁 这是中国的黄土之父刘东生 Ppt3 地球自然历史的三本书:深海沉积物、极地冰核和中国的黄土沉积 这样的描述体现了我国黄土怎样的历史价值? 学生倾听教师的介绍,体会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这是2003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的一段话。高度评价了以刘东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黄土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Ppt4 刘东生对黄土高原及黄土地貌形成的科学描述 解释指定词汇的含义 阅读文字,落实指定词汇所代表的外力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或者修正 Ppt5 黄土高原和黄土地貌形成的线性示意图 填写正确的外力作用名称 学生根据屏幕显示的线性图,填写正确的作用类型 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黄土高原,在流水作用下形成了黄土地貌。 Ppt6
Ppt7
Ppt8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的景观图片 对照教材上的定义确定图片所表示的地貌名称 阅读教材,理解定义,准确说出图片的地貌名称 在流水的侵蚀下,原始堆积的平坦的黄土高原面千沟万壑,这样的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Ppt9 当地人们生活现状图片 挖掘图片中包含的信息。 学生对当地的民居和落后的经济进行描述、分析 利用黄土深厚而且直立性好的特征,当地人们创造了窑洞这种民居形式。因为黄土容易水土流失,当地农业落后,生活困窘。 Ppt10 黄土高原今天和昨天的对比 今天与昨天的强烈对比是怎样形成的? 通过历史学科的知识积累,明确黄土高原过去繁盛,对比今天的贫困,推导出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因。 因为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今天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所以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党和政府的重视,黄土高原美好的一天很快就来到。 (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风成地貌。(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及要完成的习题。)
(三)、小组班级内部交流学习的成果,完成对应习题。
教师总结:
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球表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其实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