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折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功能复位: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无旋转移位、分离移位。成人下肢缩短移位不超过1厘米。无向侧方的成角移位,向前或向后轻微成角移位可自行矫正。前臂双骨折要求对位对线都好。 长骨干横骨折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 至少达3/4。 儿童下肢缩短2厘米以内可自行矫正。 骨折的复位方法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 :引用手法使骨折复位 1、解除疼痛 2、肌松弛位 3、对准方向 4、拔伸牵引 5、手摸心会 6、反折回旋 7、端提捺正 8、分骨扳正 骨折的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是施行手术,切开骨折部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骨折切开复位的指征 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好,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而将严重影响功能者。 骨折并发主要血管损伤,在处理血管时同时作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 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及治疗,防止发生并发症。 切开复位的优缺点 优点 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内固定可靠病人可早期活动,减少骨折病发生。 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 缺点 影响血液供应。 增加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感染。 内固定可能失败,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骨折的固定 外固定 小夹板固定 石膏绷带固定 外展架固定 持续牵引 外固定器 内固定 金属内固定物等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 、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功能锻炼方法 骨折早期 1~2周之内,患肢肌作舒缩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暂不活动。 骨折中期 2周后,肌肉舒缩及逐步活动上下关节,范围幅度逐渐增大。 骨折晚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分度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开放性骨折的分度 开放性骨折的分度: 第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骨折端刺破 第二度:皮肤被割裂或压碎,皮下组织、 肌肉有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的 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术前检查与准备 病史:年龄、职业、创伤经过、致伤器械 伤后时间。 检查:全身情况 检查:血管、神经、肌腱损伤。 观察伤口:感染情况、污染程度。 辅助检查:正、侧位X线片。 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时限 6~8小时之内的新鲜创口,可清创后缝合。 8~24小时可清创,缝合与否不定。 多数病人超过24小时不宜作清创术。 开放骨折清创术特点 清创术要点: 清创 组织修复 闭合创口 清创: 清洗 切除创缘皮肤1-2mm,皮肤挫伤者,应切除失去活力的皮肤 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者,应予以切除 骨外膜应尽量保留 骨折端的处理 再次清洗 组织修复: 骨折固定 重要软组织修复 创口引流 闭合创口: 直接缝合 减张缝合和植皮术 延迟闭合 皮瓣移植 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Gustilo分类 (Gustilo, R.B, et al. J Trauma 24:742,1984) 骨折分型 描述 TypeⅠ 皮肤开放伤口≤1cm,清洁,肌肉挫伤轻,骨折为 简单横行或短斜行。 TypeⅡ 伤口撕裂>1cm,广泛软组织损伤,皮瓣形成或撕 脱,骨折有小粉碎块。 Type Ⅲ 广泛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皮肤和神经血管结构。 Type ⅢA 广泛软组织撕裂伤,但骨表面有软组织覆盖,节段性骨 折、枪弹伤。 Type ⅢB 广泛软组织损伤,但骨膜剥离和骨质外露,通常伴有严 重污染。 Type Ⅲ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