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式照护服务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构式照护服务介绍

大綱 壹 機構式照護服務介紹 貳 長期照護服務提供的演進及各國經驗分享 參 老人福利機構之介紹 肆 長期照護與養護機構現況,分析及困境 伍 討論 壹 機構式照護服務介紹 機構式照護服務 機構式服務在國外,最常見的型態即為護理之家(Nursing Home),其可提供住民24小時全天候的照顧,因其提供服務的範圍最廣,包含整套的醫療、個人、社會生活與住宿照顧。因為使用機構式者,必須離開其原來的居家環境,而集中居住機構之中,另方面可提供最密集的照顧,且可提供技術層級較高的服務,故被稱為「最受束縳的照顧方式」,其照顧內容包含了整套的醫療,個人,社會生活的住宿照顧。 機構式照護服務的演進 回顧各國在機構式照顧服務的演進,可發現救濟院式的收容服務為最早期的長期照護措施,由於當時以收容低收入的功能障礙老人為目的,因此幾乎每個國家早期均以機構集中照護的方式,提供貧病交加的民眾最基本的生存照顧。當時,一般老人的長期照護所需,幾乎全由家庭提供,正式長期照護服務之提供十分有限,此一時期,長期照護機構可以和貧民救濟劃上等號。 1950年代之後,在老人長期照護需求日趨普遍,長期照護服務的提供有兩項發展:一為大量興建機構式的服務措施,如護理之家與養護中心,以供老人自費療養;另為以醫院病床提供長期照護,但此種方式導致超長住院、浪費急性醫療資源等情形。此時長期照護著重機構式照護的提供。然而,各國機構式服務之使用率之差異不單純的只受到人口需要的影響,與社會政策、家庭型態、住宅政策息息相關。 1960就地老化理念出現-影響機構使用率 機構式服務未來發展方向 「就地老化」理念崛起之後,機構式大量發展即受到質疑,如欲達到此一目標,應該盡量減少機構服務的提供,以降低機構之使用率。因此未來的機構式服務將朝下列幾個方向發展: 1.傳統收容生活可自理的老人機構走入歷史 2.控制護理之家收案標準,使得機構之使用者為高齡且重度功能障礙者(最需要者)。 3.發展小型社區化機構,使老人即使住進機構,也能留在自己的社區之內,達到「就近老化」的修正目標。 以下分別介紹各國的機構式照護發展 美國的機構式照護 美國早期亦將照顧老人的責任歸於子女、教會,在19世紀初開始,民眾認為政府應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於是開始開設公立的救濟院,而1930年代,救濟金取代傳統機構收容濟貧的方式,此時救濟院沒落,興起小規模的老人院。其後陸續由醫護人員加入經營,產生大型護理之家。1974年,美國政府開始規定技術性護理機構、中度照護機構的安全措施、立法著重於品質提升。 1984年開始一股社區化的風潮,但是此舉未能降低原有的醫療浪費問題,在政府支出未減之情形下,又回頭檢視機構內問題,於1987年合併技術性護機機構與中度照護機構,此刻目標著重在保障病人權益與其生活品質。 近來美國重視成本效性,採總額預算,給予地方選擇機構與社區式照護的彈性經濟組合,以杜絕過度使用與浪費,並嚴格審核入住護理之家等機構的標準。 英國的機構式照護 英國早期將長期照護銋歸屬於宗教團體,1601伊莉莎白濟貧法即明定各地教區負責貧病老人的照顧,但濟貧法的實施,實是一烙印效果,接受服務者必須喪失尊嚴,為人詬病。 1948國民救助法內明文規定由地方政府提供老人之家的服務,但服務仍存在許多弊病,並在1960年喊出「社區化」的口號,開始反機構浪潮。 貳 長期照護服務提供的演進及各國經驗分享 英國主要的機構式照護有三類模式: 1.醫院:主由中央層級的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提供 2.護理之家:主由志願組織或私部門提供 3.照顧之家(residential care home) 日本的機構式照護 日本早期以佛教、儒家等教道、敬老觀念為其照顧理念,認為老人照顧乃是家庭的責任,1932年公共救濟法規定照顧65歲以上生病、無親人照顧的老人,並對功能障礙者提供日常生活上的協助,然而此類救濟模式仍有限,且品質低落。1963老人福利法立法規定各種老人福利服務,包含機構式、社區式服務、免費健檢、健康促進、教育、娛樂等服務。而1970年代末,機構式照護資源快速成長,在此時,居家式的照護並不受重視。 1990修訂老人福利法,責任下放地方政府,老人使用護理之家與老人院等審核權移交給地方政府。目前日本機構式照護的型態如下: 1.護理之家:屬福利體系,其收費標準低民眾收入而調整,床位短缺情形普遍。 2.健康照護機構:屬健康體系,為醫院到社區的中途站、乃復健護理機構。 3.老人之家:屬福利體系,有公費、自費、部分自費三類,公費屬公共救濟等性質;自費之收費昂貴、由私人企業經營。 台灣的機構式照護-1980年代 台灣早期長期照護亦以救濟收容機構為主,當時老年人口比在4%以下,而照顧責任歸屬個人與家庭,收容機構為家庭之外唯一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