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的社会与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人的社会与文化

漢人的社會與文化 林瑋嬪 授課時間:200年9月—20年1月每週下午 電話:3366-4737email: wplin@ntu.edu.tw office hour:授課對象:大學部同學 課程介紹 課程要求 1. 課堂討論 (若有三次不到紀錄,以不及格給分) 2. 事先研讀課程教材a)在每次上課閱讀文章中,作者的論點為何? b)不同的文章之間如何連結起來? 第二頁:c)評論與問題提出 2. 期中口頭報告 3. 期末書面報告 評分方式 上課% 平時作業40% 期末報告0% 一般導論性書目 黃應貴 1995 〈人類學與台灣社會〉, 收錄於人類學的評論。 王銘銘 1997 《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 裴宜理 2004 〈半世紀的伙伴:美國的中國研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錄於《中國 社會與中國研究》,周曉虹編。 麥克法夸爾、費正清編 2006[1991]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上課主題與閱讀書目 社會性質的改變:臺灣的例子 1991 [1948] 「差序格局」、「血緣和地緣」, 收錄於鄉土中國。 香港:三聯書店。 陳紹馨 「中國社會文化研究的實驗室臺灣」「臺灣的社會變遷」,收錄於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 陳紹馨著社會性質的改變:中國的例子經濟,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46. 黃應貴 「存在、焦慮與意象: 新自由主義經濟下的東埔地方社會」。 (未出版會議論文) 參考資料 Ong, Aihwa 2006 “Zoning Technologies in East Asia”, in Neoliberalism as Exception. P.97-118. 移民、地方與空間 (10/15) Watson, James “Presidential Address: Virtual Kinship, Real Estate, and Diaspora Formation: The Man Lineage Revisited”, JAS 63(4): 893-910. 林瑋嬪 2009 「『風水寶地』的出現:移民與地方再造」,收錄於《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之意象、實踐與社會的生產》“Global is National: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the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s in Taiwan”, forthcoming. 關係、派系與政治 “The Modernity of Power in the Chinese Socialist Order”, Cultural Anthropology 3(4) 王金壽 2006 「台灣侍從主義時代的結束」,當代2006: 26-37。 親屬與婚姻 (11/5) Yan, Yunxiang 2001 “Practicing Kinship in Rural North China”, in Relative Values: Reconfiguring Kinship Studies. Ed. by Franklin and Mckinnon. P. 224-45. 趙彥寧 2004 「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 臺灣社會學刊32: 59-102 期中溫書假 (11/12) 田野探查與文獻資料蒐集 (11/19) Gender (11/26) Ahern, Emily. 1982[1978],不潔的中國婦女:經血與產後排泄物的威力與禁忌(The Power and Pollution of Chinese Woman),思與言 19( 5): 467-480. ZHANG EVERETT YUEHONG “The birth of nanke (mens medicine) in China: The making of the subject of desire”, American Ethnologist 34 (3):?491-508. 宗教(I):祭祀圈的研究 (12/3) 許嘉明 1973 「彰化平原的福佬客的地域組織」,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36:165-90. 施振民 1973 「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發展模式的探討」, 中研院民族所 集刊36 張珣 2003 「儀式與社會:大甲馬祖轄區之變遷」,文化媽祖第三章p. 107-141. 參考資料 岡田謙 1960[1938] 「台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 台北文物9(4): 14-29. 宗教(II):信仰與變遷 (12/10) Wolf. A. 1974 ‘Go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