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意义 光环境由光照射室内、外空间所形成——建筑物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眼睛与光环境密切联系,物体与环境通过被光照亮为人眼感知。 功能:采光和照明——光环境好,可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利于安全和保护视力健康。 艺术:能建构空间、 塑造形体、 渲染气氛、 显现色彩、 突出重点、 引导视线、 装饰环境——表现建筑与美化室内、外环境的重要手段。 建筑师应当掌握如何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建筑光环境的设计与表现手法,来构建意境非凡、效果动人的建筑作品。——建筑光环境设计是建筑创作中重要手段。 第一节 眼睛与视觉 一、光的本质与特性 “光” 的本质: ——客观物理意义: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辐射能; ——人主观感觉:辐射能刺激眼睛所引起 “亮” 的感觉。 总结:光是一种能够在人视觉系统上引起光感觉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380nm~780nm——可见光 波长大于780nm的红外线、无线电波,小于380nm的紫外线、Ⅹ射线,人眼均感觉不到。 三、人眼的视觉特点 (一)视角、视力和视野 1、视角 ——被观看物体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观看物体距离一定时,视角大表示被观看物体的尺寸大。 α= d · 3440 / l(分) (α— 视角(分);d — 物体尺寸; l — 观看距离 ) * * 第二篇 建筑光环境 光通过太阳(自然光)或人造光源(人工照明)提供 意义 朗香教堂 神秘光影 室内照明 室外照明 建筑日景和夜景 水晶宫 第一章 建筑光环境基本知识 第一节 眼睛与视觉 第二节 基本光度单位与应用 带三节 材料的光学性质 第四节 视度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 “光”的波长特性: —— 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眼中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 —— 不同波长的光引起的视觉明亮程度不同。 人眼的构造 二、人眼的构造 角膜 透明外膜,光线由此进入。 虹膜 根据光线强弱水平开闭的彩色隔膜。 瞳孔 虹膜中间的孔——光圈,调节进光量的大小。 水晶体 瞳孔后扁球形弹性透明体——透镜,根据远近视觉调节光线并聚焦在视网膜上。 人眼的构造 视网膜 眼睛感光内层——胶卷,由无数感光细胞组成。 感光细胞 分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锥状细胞集中在正对瞳孔的视网膜中央区域,称黄斑区。此处杆状细胞很少,越远离黄斑区,锥状细胞越少,杆状细胞越多。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的分布 锥状细胞在明亮环境下,对色觉和视觉敏锐度起决定作用。杆状细胞在黑暗环境下对明暗感觉起决定作用。 盲点 视神经穿出视网膜处,既无杆状细胞也无锥状细胞,对光无反应。 视网膜 眼睛感光内层——胶卷,由无数感光细胞组成。 感光细胞 分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锥状细胞集中在正对瞳孔的视网膜中央区域,称黄斑区。此处杆状细胞很少,越远离黄斑区,锥状细胞越少,杆状细胞越多。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的分布 锥状细胞在明亮环境下,对色觉和视觉敏锐度起决定作用。杆状细胞在黑暗环境下对明暗感觉起决定作用。 盲点 视神经穿出视网膜处,既无杆状细胞也无锥状细胞,对光无反应。 视角定义 2、视力 视力表检验视力的高低——观看最小视角的倒数。 如:5m处看视力表上的视标,当视标为1.46mm时,视角正好为1分——把能识别1分视角的视标的视力作为1,识别2分视标的视力等于0.5。 3、视野 人双眼不动的视野范围为:水平面180°;垂直面130°,上方为60°,下方为70°。 双眼视野剖面 —— 中心视场:黄斑区对应的角度约为2°,即视线上下约1°。具有最高的视觉敏锐度,能分辨最微小的细部,提供最佳的颜色响应。——锥状细胞多 —— 视觉清楚区域:视线上下约30°范围,观看物体总体有利的位置。 站在距离被观察物高度2~1.5倍的位置,能处于视觉清楚区域内 站立或坐姿放松状态视觉中心 (二)明适应与暗适应 1、明、暗视觉 —— 明视觉 当环境亮度超过3cd/m2时,视觉完全由锥状细胞起作用,称明视觉。明视觉能够辨认很小细节,具有颜色感觉,且对外界亮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暗视觉 当环境亮度低于10-6~0.03cd/m2时,属暗视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