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离子色谱原理解释.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谱分离示意图 分离机理示意图(以阴离子离子交换为例) 问题总结 离子色谱作为商品名使用起始于1975年 离子色谱所包含的色谱类型:离子交换、离子抑制、离子对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支 离子色谱使用电导或UV检测器间接检测无机离子 离子色谱的分离原理包括:离子交换、离子排斥、离子对的形成 离子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基于离子之间在溶液和带有官能团的固体上的计量化学反应 一般情况下,阴离子色谱的官能团为季铵盐基团。 离子色谱交换剂上的功能团通过库仑力固定离子。 离子对色谱的固定相是完全非极性的 离子对试剂与相反电荷的待测离子结合形成不带电荷的离子对 离子色谱柱中的离子对因疏水作用而保留在固定相中 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分离弱酸或弱碱 在离子排斥色谱中,最常采用的基质是全磺酸化的阳离子交换剂。 由于理解常数小,羧酸在强酸性淋洗液呈完全未解离状态 通常情况下,单阴离子淋洗液离子的浓度比待测离子的浓度高几个数量级 增加单阴离子淋洗液离子的浓度,能加快洗脱 多价态淋洗液比单价态淋洗液的洗脱能力强 多阴离子淋洗液的主要类型包括:支配平衡模型、有效电荷模型、多淋洗液形态模型 支配平衡模型仅适合解释多价待测组分的情况 阳离子色谱可划分为2类保留模式:抑制型离子色谱和非抑制型离子色谱。 单阳离子保留模型中固定相官能团是脂肪酸 在阳离子色谱中,配合剂不是为了分离碱金属 从原理上离子色谱固定相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色谱最早采用的固定相是硅胶 从1980年起离子色谱中采用基于有机聚合物的离子交换剂,典型的离子交换树脂是由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交联共聚而成: 含氮功能团是唯一用于离子色谱中阴离子分离的官能团 季铵盐阴离子交换剂的交换容量与淋洗液的pH值无关 基于硅胶基质的阳离子交换剂分为2类:强弱 涂敷聚合物的硅胶是在硅酸盐的表面涂敷“预聚物”,然后通过交联固定 pH值大于7时,硅胶的溶解度相应增加 有机聚合物阳离子交换剂主要基质是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共聚物树脂 基于有机聚合物的阳离子交换剂的适用pH值范围为1-14。 含有磺酸基团的阳离子交换剂由于亲和力差别很大,不适合同时测定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薄壳型阳离子交换剂是直接功能化树脂,具有双层结构 薄壳型阳离子交换剂外层乳胶薄层颗粒的粒径较小,一般为20—250nm 薄壳型阳离子交换剂基质颗粒的粒径较大,一般为10-30nm 低交联的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几乎是离子排斥色谱唯一适用的固定相 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分离羧酸和糖类 离子排斥色谱的分离是基于固定相对待测分离组分的排斥作用 低容量树脂是指交换容量小于100umol/g 不能测量交换容量的方法是测定保留体积 传统离子交换剂采用的分离相均为0.3-0.5umol/g的高容量型 对于低容量阴离子交换剂而言,不同化学性质的淋洗液均可用于非抑制离子色谱 芳香羧酸及其盐类在非抑制离子色谱中最为常用是因为其有强的洗脱能力,自身电导又相对低,可以直接使用电导检测器检测。 非抑制离子色谱中如果淋洗液采用磷酸或磷酸盐,那么可以调节pH值控制缓冲容量和洗脱能力。 抑制离子色谱只能采用电导检测器 下列淋洗液中,芳香羧酸的自身电导不需要进行化学抑制 膜抑制的再生液通常为稀硫酸 离子色谱中,在磺化交换剂分离碱金属和铵采用的淋洗液主要是HCL和HNO3 采用盐酸和2,3,-二氨基丙酸,可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剂上同时分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 非抑制离子色谱中如果淋洗液的背景电导高,待测组分电导明显比淋洗液要低,会出现负峰。 分离过渡金属和重金属可以采用草酸作为淋洗液 经柱后衍生的分离过渡金属和重金属可以用光学检测器检测。 定量 检测离子的浓度与峰面积或峰高成正 比,所以通常以峰面积或峰高为定量 依据,通过标准曲线定量。 使用较多的是以面积为依据的多点外标法。 离子色谱 20世纪初茨维特成功分离植物提取液的有效成份 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逐步成熟起来 离子色谱概述 1975年H.Small等人提出离子色谱这一概念,在分离柱后连接抑制柱,用抑制法来提高灵敏度,并于同年商品化 1979年Fritz等人提出了非抑制离子色谱,采用低容量柱和低背景电导的弱酸及其盐为淋洗液。 离子色谱的优势 1.快速方便 可在10分钟快速分析F- 、 Cl- 、 Br- 、 NO2- 、 NO3- 、 PO43- 、 SO42 –等阴离子和Li+、Na+、NH4+、K+、Mg2+、Ca2+等阳离子。现在出现的快速柱可在5分钟内完成上述七种阴离子的分析 2.灵敏度高 离子色谱可分析的浓度范围从μg/L- mg/L50 μL的进样量, F-检测限小 于1 μg/L。 通过加大进样量或富集,检测限可达到pg/L,可用于电厂、电子行业的高纯水检测 3.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