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第四节知识汇总复习.docVIP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第四节知识汇总复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第四节知识汇总复习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 1、观察蜗牛: (1)蜗牛的外形特征: 体外有螺旋状的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保护作用。 (2)头部: ①触角:两对。是蜗牛的主要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 ② 眼:着生于触角的顶部。 ③ 口:是主要的摄食器官,主要食用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④腹部:具有腹足,有腺体能分泌粘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腹足是无蜗牛的运动器官。 (3)蜗牛的生理特征: ①趋光性:依靠视觉向着光亮处运动 ②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③蜗牛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但没有听觉 (4)蜗牛的生活习性: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2、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非生物:就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3、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能生长、呼吸、繁殖、遗传变异、具有应激性等特征,而非生物则没有 这些特征,概括起来,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生命。 生物的生长、呼吸、排泄、需营养等生命特征,总而言之,生物体的最基础的特征就是:新陈代谢。没有新陈代谢就没有生命。 4、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两者共同组成自然界,非生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没有非生物就没有生物,生物最终将转化成非生物。 5、各种各样的生物可分为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植物和动物主要可以通过营养方式(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否能自由快速运动、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区分。其中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是动物和植物的根本区别。 注意:能吃东西的不一定是动物。如:猪笼草能捕食小动物。 会运动的也可能是植物,如小球藻靠变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6、动物和植物的关系:植物为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了营养,植物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 一、动物的分类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 2、动物分类依据主要是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选择用来分类的特征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3、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4、像鱼、蛙、蛇、鸟、兔等动物,他们的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也就是说,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昆虫纲甲壳纲(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蜈蚣)。显微镜的使用: ①安放: 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镜座,放在体前略偏左②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 用手转动反光镜, 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③放片:将观察用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 ④调焦:眼看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和装片接近眼看目镜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为止⑤观察: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倍数①细胞膜:有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 ②细胞质: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植物细胞: 除了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外,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①细胞壁:位于细胞膜之外,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主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泡:植物细胞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细胞液。 ③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四、细胞学说发展过程 1、胡克发现细胞后,科学家开始探讨“细胞里有什么” 的问题。 2、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3、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4、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五、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人体和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就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①细胞分裂的过程:先是细胞核一个分成两个;再是细胞质由一份分成两份;然后原来的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间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②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之后,细胞的大小、个数发生变化,形态、结构、功能不变。 ③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细胞的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3、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①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 ②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母细胞一样大小

文档评论(0)

zhanci3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