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即興」應從「簡單」、「基礎」做起
「即興」應從「簡單」做起!
須文宏(宜蘭縣國際舞蹈協會理事長)
民俗舞蹈的「即興」表現,本來就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今天會成為值得討論的問題,甚至許多人「心嚮往之」,其實是一件相當弔詭的事。
國內民俗舞蹈活動的規格
?社會發展越趨複雜,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不是越緊密,就是越疏離。「工作」,變成有些妨礙生活品質、卻又不得不作的事,把一個人弄得只能將腦袋用來工作,過生活卻都無法用心。於是,一些「有規格」的娛樂方式,就變成最好的消遣方式,我一直認為,「電動」、「卡拉ok」,都是這樣子的成功產品。
民俗舞蹈呢?仔細想想不也是一種「規格化」的產品。每個人都知道,每支民俗舞蹈都有固定的音樂搭配固定的舞步,學舞者最值得自豪的就能夠對上一大堆的「音樂」和「舞序」。這一套「美國人」發展出來的「民俗舞蹈活動」規格,其實就是今天台灣民俗舞蹈界的縮影。
?我並不認為這樣的情形不好,只是,談到要讓民俗舞蹈的「即興風格」能夠展現,就不可能。
?以下我想就幾個我看見的情形,說明我看到的民俗舞蹈即興風情。
布達佩斯的DANCE HOUSE
?去年,我到「斯洛伐克、匈牙利、維也納」遊玩,行前,便聽說在布達佩斯有很多的dance house。興奮之餘,在網路上查了一大堆資料,準備到時「以舞會友」一番。沒想到,到了布達佩斯,才發現時機不對,正是布達佩斯舞蹈淡季,大家都出去度假了,最後,只找到一個跳巴爾幹舞蹈的dance house。
?進到場地,我是徹底的嚇了一跳,場地中,有個大樂團,歌手加樂師共有七人,舞者則約有四十人。
? 你知道,有現場的樂團演奏是多麼享受的感覺嗎?不過,這不是我想要講的重點。
我發現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他們整個晚上跳的舞蹈,恐怕不超過十種(我不說十支,而說十種,是有原因的喔!)
他們跳的舞主要是希臘、塞爾維亞的舞蹈,你會發現,一支「希爾托」可以在七點、八點、九點各跳一次,但,每次的音樂不同,歌曲也不一樣,但,舞者一聽就可以知道該跳什麼舞,而且leader立刻開始帶領,作一些變化。
這就是「即興」。舞蹈可能「簡單」,舞可能跳得也不太好(這是真的),不過他們真的很即興。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舞教學
第二個經驗,是今年四月十四日邀請馬其頓在台灣教舞的亞歷山大(Aleksander)到宜蘭來教舞。
這個活動,我們稱為「宜蘭自得」,是「宜蘭國際民俗舞蹈協會」每個月固定舉辦一次的教學活動,希望給我們的會員能夠有「開眼界」的機會。知道有馬其頓的交換學生在台灣,當然不可以放掉這個機會。
那天,他帶來了四支舞。
巴夫村之舞(馬其頓),一支源自亞歷山大出生地,希臘北部的馬其頓Buf村的女子舞。派杜須可(馬其頓),一支典型的婚禮舞蹈,男女混合跳,舞名的意思是「喝醉酒跳舞」,描寫婚宴上喝醉酒的客人跳舞的模樣。布拉夫托(馬其頓),也是馬其頓的婚禮舞蹈,非常簡單,男女混合跳。
克羅納混合舞(馬其頓),也是一支男女混合的舞蹈。源自馬其頓北方山區Crna Gora。
這四支舞都非常簡單,論段數最多只有三段,而且每一段最多十個動作。(我心裡一直想,這些舞絕不適合台北的民俗舞蹈者)但是,老師教了三個小時,所有的舞者也都不覺疲倦、無聊。為什麼呢?
因為,老師告訴大家,每一支舞都有一些變化,要聽leader的指揮,而且,可以用不同的音樂來跳(我們也真的用不同的音樂來跳這些舞),所以,大家很「輕鬆」的學了這些「簡單」的舞,但,也領略到了「即興」的趣味。
「即興」從「簡單」出發
從這兩個例子,回到今天的民俗舞蹈界。
如果有人告訴我他想從學「四人擊鞋」領略「即興」的感受,不是不行,我想他得花三年的時間,多跳幾隻不同的擊鞋舞,還得搞清楚不同地方的舞蹈特色,哪些動作能用,哪些動作不能用,才能真正的把「即興」的感覺跳出來。而,或許更「弔詭」的是,「這些表演舞本身根本不是『即興』的」。
同樣的,一大堆的「蕭波斯哥」、「奧羅」、「可樂」,當你學完之後,你聽到一個新的音樂,真的可以辨認出來,然後用你曾學過的不乏自行組合嗎?在今天的民俗舞蹈環境下,要達到這樣的功力,恐怕需要十數年的時間。
所以,回到最前面所談的,民俗舞蹈的「即興」表現,本來就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我們今天的「民俗舞蹈」活動,恐怕並不是真正的「民俗舞蹈」。美國人發展的遊戲方式,與真正的民俗舞蹈是很有距離的,死抱現有舞序規格的結果,就是與「即興」背道而馳。
其實,民俗舞蹈界的老舞者,那裡不知道什麼叫做「即興」呢!工作太忙、懶得用腦筋去改變現有的活動規格,才是讓「即興」這一件原本簡單的東西,無法實現的最主要原因。
想要知道什麼叫「即興」,趕快耐性點,找亞歷山大教你跳三個小時的舞吧!
奧羅舞訊第97、98期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