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ppt

第七章 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第七章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7-1有毒有机物的环境行为 7-2归趋模式简介 一、几个重要过程 二、归趋模式概念 (一)有机物消失速率 (二)吸着的影响 (三)稳态时的浓度 7-3分配系数 一、有机物在沉积物(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p和标化的分配系数Koc 二、生物浓缩因子 7-4挥发速率 一、亨利定律 说明:亨利常数的估算 二、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 双膜理论公式推导 7-5水解速率 水解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的确定 7-6光解速率 概述 一、直接光解 太阳辐射光谱 2.光量子产率 二、敏化作用(间接光解) 三、光氧化反应 第七章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基本要求 * * 1.优先污染物的概念 2.主要优先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溶解性 生物积累性 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毒性 (一)负载过程 (二)形态过程 (三)迁移过程 (四)转化过程 (五)生物积累过程 归趋模式——根据化合物的固有性质参数(如溶解度、蒸气压、辛醇-水分配系数、消关系数、速率常数等)以及水环境的特征参数(如流速、流量、pH值、沉积物浓度、水温、风速、细菌总数、光强等)来预测化合物进入水环境后的时空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过程。 有机物消失 挥发 生物降解 光降解 水解 R1 R2 R3 R4 RT 如果Ri对环境参数Ei是一级的,对有机物浓度也是一级的,则 ——速率方程(二级反应) 当有机物浓度很低时, (一级反应) 挥发 生物降解 光降解 水解 根据速率的含义 (一级反应半衰期,与浓度无关) 设单位体积水体中颗粒物的浓度为Pkg·L-1, 有机物在颗粒物上的平衡浓度为Cs’ug·kg-1, 则单位体积水体中有机物在颗粒物上的平衡浓度为Cs/ug ·L-1 = Cs’×P 设单位体积水体中有机物的平衡浓度为Cw/ ug ·L-1 分配系数 水体中有机物的总浓度 有机物消失速率: 半衰期 注意:Cs’与Cs定义不同,此Kp不同于上述Kp 有机物消失速率: 半衰期 CT RT (挥发、生物降解、光降解、水解等) RI (输入) RD RT (挥发、生物降解、光降解、水解等) RO (输出) 消失速率: 总消失速率: 当RI=RL时,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稳态浓度 分配系数: Cs——单位体积水体中有机物在沉积物上的平衡浓度; Cw——单位体积水体中有机物的平衡浓度。 设Xoc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当沉积物颗粒大小均匀一致时 标化分配系数: 或 当颗粒大小不一致时,经验公式: 式中, 对于憎水有机物 标化分配系数: (Karichoff公式.1979) 辛醇-水分配系数: 对于脂肪烃、芳香烃、芳香酸、多氯联苯以及有机氯、有机磷农药等化合物: 式中,Sw——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L-1) M——有机物的分子量 经验公式: 挥发作用——有机物从溶解相转入气相的过程。 设有机物在溶解相中的浓度为C 则,挥发速率: 式中,kv——挥发速率常数; Z——水体混合深度; kv’——混合水体挥发速率常数; p——有机物在大气中的分压; KH——亨利常数。 当有机物浓度很小时,p≈0,则 若考虑有机污染物总浓度为CT,则 其中, 式中,αw——有机物可溶解相分数 对于溶解平衡: 液相中浓度/mol·L-1 气相中分压/Pa 气相中浓度/mol·m-3 液相中浓度/mol·m-3 液相中浓度/mol·m-3 气相中分压/atm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当p—atm,V—m3,n—mol,T—K为单位时,R=8.2×10-5atm·m3 · mol- 1· K-1) (293K时) 亨利定律 有多种表示形式,在不同的表示形式中,由于所使用的物理量的单位的不同,亨利常数的大小单位也不相同。 对于微溶化合物(当摩尔分数≤0.02时) 估算公式: 式中,ps—纯化合物的饱和蒸气压(mmHg); Mw—化合物的摩尔质量(g·mol-1); Sw—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L-1)。 对于微溶化合物 平衡分压: 平衡浓度: 根据亨利定律: 理论基础 基于化学物质从水中挥发时必须克服来自近水表层和空气层的阻力,这种阻力控制着化学物质由水向空气迁移的速率。化学物质在挥发过程中要分别通过一个薄的“液膜”和一个薄的“气膜”。 气相g 液相l 液膜 气膜 相界面 Ci pi Z 设化学物质通过气膜的传质系数为Kg;化学物质通过液膜的传质系数为Kl 气液平衡时: 若界面上不存在化学物质的净积累,则液相的质量通量等于气相的质量通量。在负Z方向上通量: C p 若以液相为主时,气相的浓度近似为零(p≈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