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丽的容颜因岁月的流逝而凋零,珠宝的华光因风雨的侵蚀而黯淡。美丽、富有、地位、权势,最终都淹没在岁月的深处,唯有崇高的品格、精神,穿越苍茫的岁月而熠熠生辉。历史是一座灯塔矗立在人生的高处,指引方向,烛照千古。一切永恒传承的精神都是利他性的,能够跨越时空依然美丽的是脱尽名缰利锁的至真至纯。 学习目标 ⒈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⒉分析人物形象 ⒊结合中心语境,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应该怎样停顿?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还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什么? 应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因为这是一篇纪念烈士的文章,“纪念”是中心词。 文章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 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同时采取查禁书刊、封闭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 2月7日夜或8日晨,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 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不敢”:内心同情革命者,想刊载以揭露反动派,但怕惹祸 “不愿”:不想惹是非、担风险,明哲保身 “不屑”: 充满轻视情绪,认为革命者流血牺牲不值得一提 《文艺新闻》:就敢于透露出一些消息,尽管当时的社会不允许这样做,但它还是大胆地采用巧妙的斗争策略,“隐约其辞”地把反动派秘密杀人的事捅了一个洞。 (1)补叙购书之难,存放之久,喜爱之深,赠时的郑重其事。“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 ——书是作者与白莽友谊的纽带,他们在心灵上是相通的。 (2)“谁料到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讽刺当时的反动统治对文化的扼杀,对当局的厌恶和憎恨。 (3)“所以还郑重其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 ——引出柔石,过渡到下文。 1、作者写柔石的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 “硬气”而“颇有点迂” 2、如何理解这里的“硬气”而“颇有点迂”? “硬气”指坚定、正直、耿介不阿。 “迂”含有“拘泥、守旧、不适应形势、不切合实际”,这里则突出柔石率直而不通世情、拘泥而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 这固然体现了他的纯洁、善良、淳朴、正直,也反映了他幼稚、简单,书呆子气的一面。 3、鲁迅用哪些事实来表现柔石的“硬气”而“迂”的性格? (1)为介绍东北欧文学和外国版画而设立朝花社,担任了“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事情不如意,也总“相信人们是好的”,不相信会有骗人、卖友、吮血的事 ——任事硬气,眛于某些世事。 (2)朝花社倒闭,“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只是自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债款” ——对债务硬气而味于某些世事,不会追索书款。 (3)他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连行走时,自己“离”一路,与鲁迅同行时,使鲁迅“愁”一路。 ——对长者和女性同乡、朋友的忠实态度。 4、如何理解“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 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旧道德:旧有的,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 新道德: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 损己利人: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是柔石品格的本质 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 6、最后一段作者连用了三个“疑心”,应怎样理解? 第一个“疑心”,是写对冯铿的印象。“我疑心她有点儿罗曼蒂克,急于事功”,在鲁迅看来,这种缺乏严酷的斗争经验的女青年常会有这样的缺点,正如柔石相信人是不会骗人一样。后面写她在监狱里“面目都浮肿了”,可见她是一个坚强可敬的革命青年。 第二个“疑心”,是指柔石可能受冯铿的影响。“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说明他们都有点“罗曼蒂克”和“急于事功”,但这个“疑心”又被第三个“疑心”所否定。 第三个“疑心”,是作者以自己的弱点来反衬柔石的优点。“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突出柔石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 作者不回避写出自己对冯铿的“隔膜”,不隐讳自己对她的最初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