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因组学论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莲人在绿杨津 采 一 玉漱声歌新阙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阙新; 一阙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6)在病毒的基因中,功能相当的蛋白质基因或rRNA基因往往聚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部位,形成一个功能单元或转录单元。它们可以一起转录成含有多个mRNA的多顺反子,再剪接成单顺反子,再翻译成蛋白质,如腺病毒等。 (7)除反转录病毒外,其他病毒均为单倍体,每个基因在病毒颗粒中只出现一次。反转录病毒基因组则有2个拷贝。 (8)噬菌体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的病毒的基因组鲜有内含子。除正链RNA病毒外,真核细胞病毒都是转录成mRNA前体,再剪切加工,去掉内含子,形成成熟的mRNA。 (9)病毒适应性基因的丢失 2. 细菌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一些特点 (1)细菌的染色体数目 以前认为细菌的染色体数只有一条,经基因组研究后,确定了细菌的染色体数是1条以上。 〈2〉细菌基因组的结构是连续的,无内含子,因而转录后不需要剪切就可形成成熟的mRNA转录起始前,有3-10个bp的SD序列(即与tRNA结合序列)。 〈3〉具有操纵子结构,其中的结构基因为多顺反子。 〈4〉在多数情况下,结构基因在细菌染色体基因组中都是单拷贝的,但编码rRNA的基因则是多拷贝的 〈5〉有编码同功酶的同基因(isogene)。 〈6〉细菌的基因组不出现基因重叠现象。 〈7〉在DNA分子上,具有各种功能的识别区,如复制起始区(oric)。复制终止区(Terc),转录起始区和终止区等。这些区域往往具有特殊的序列,并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8〉在基因或操纵子的终末,往往具有特殊的终止序列,它可使转录终止,并使RNA聚合酶从DNA链上脱落。 〈9〉毒立岛在细菌中普遍存在。 毒力岛的概念 是指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分子量较大的染色体或质粒DNA片段。此概念是1990年由Hacker等在研究泌尿系统致病性E.coli编码毒力的两个相关基因而提出的。毒力岛又叫致病岛或毒力块、毒力盒(virulence blocks or virulence cassettes)等 〈10〉细菌基因的单向转移在细菌之间,甚至在古细菌和真细菌之间出现有大量的基因转移。 〈11〉在细菌基因中发现大量的未知基因,在已测序的细菌中,发现约有四分之一的基因为未知基因,有待于确定。 〈12〉适应性基因的缺失 (13)细菌DNA中CpG结构(许多基因,尤其是管家基因的启动子区,基因的末端通常存在一些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称为“CpG岛”(CpG island)。) CpG结构是细菌DNA中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结构。是DNA刺激机体产生较强免疫应答的结构,是抗核酸免疫的主要抗原。 14)一批新的功能基因被揭晓 1、微生物基因组学:是在微生物全基因测序的基础上,对单个基因或多个基因的作用、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组织、基因的信息内含和它们编码产物的科学。 * 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是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确定基因组的组织结构、基因组成及基因定位的基因组学的一个分支。它代表基因组分析的早期阶段,以建立具有高分辨率的生物体基因组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及转录图谱为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蛋白质组成和结构的学科。 * 罗氏诊断拥有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全球专利权。它的发明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一.居里夫人(Marie Curie)  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Marie Sk?odowska–Curie ,1867年11月7日 – 1934年7月4日),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她也是法国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的第一位女教授。   1903: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和亨利·贝克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共同对贝克勒而发现的放射现象作出了杰出工作。   1911:玛丽·居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Ra)和钋(Po),分离出镭,同时研究这些标志性元素的化学本质及其化合物。 编辑本段二.约翰·巴丁(John Bardeen)   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荣获1956年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6: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莱共同荣获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贡献在于:1947年巴丁和布拉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此后一个月,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获奖理由:对半导体的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