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栽培学总论讲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节 收获技术 一、 收获时期的确定 1、种子、果实的收获期 生理成熟期即为产品成熟期 ⑴水稻:在蜡熟-完熟期收获,茎叶带绿色,谷粒90%变金黄色时即可收获。 ⑵玉米:茎叶变黄,苞叶干枯,籽粒变硬现光泽、花丝变黑时收获。 ⑶油菜:70-80%的角果变黄绿色时收获。 2、以块根、块茎为产品的收获期 茎叶停止生长,块根、块茎基本停止膨大时收获,同时考虑温度对安全贮藏的影响。 ⑴甘薯:气温降至15℃时收获。高温季节收获不易安全贮藏,低温收获,也易使贮藏时产生冻害。 ⑵马铃薯:块茎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而厚时收获。 3、以茎杆、叶片为产品的收获期 以工艺成熟为收获期。 ⑴甘蔗:蔗叶变黄,蔗糖含量最高时收获。 ⑵烟草:叶色由绿变黄绿,厚叶起黄斑,叶片绒毛脱落有光泽,叶尖下垂,主脉乳白发亮变脆时收获。 二、产后处理和种子贮藏 1、产后处理 ⑴种子干燥:禾谷类种子含水量一高于12-13%,油料作物种子含水量一高于9-10%。 ⑵薯类保鲜 ⑶产品加工:烟叶要立即烤制或晾或晒。 2、种子贮藏 ⑴种子为播种材料:一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过低的含水量(小于4-5%)也会影响种子寿命;二是防虫蛀 ⑵块根块茎作播种材料:一是温度条件不能过高过低,冬季注意保温;二是湿度不宜过大,注意通风散湿;三是防病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节 作物与空气 一、二氧化碳、氮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1、CO2 大气中CO2的浓度为320ppm。CO2的浓度与作物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CO2的浓度增加作物的产量增加。据报道:在玉米生产中CO2的浓度为700ml/m3、500 ml/m3的处理比350 ml/m3的玉米产量增产18.2%和8.7%(中国农科院,1998)。 2、N2 是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主要原料,一般情况下,大豆的生物固氮量为90-142.5Kg/hm2。 二、大气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CO2、CH4、N2O等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SO2、氟化物、氮氧化物等工业废气形成大气污染,引发作物中毒。 3、臭氧,防止紫外线的辐射损伤。 4、酸雨,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影响作物生物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第六节 作物与土壤的关系 一、土壤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1、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2、土壤水分促进土壤矿物质养分的吸收、有机养分的有效化,调节植物的体温。 3、土壤空气: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根系的生长 4、土壤温度,一般冬季土温比气温高2-3℃,促根生长。 5、土壤养分,是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必需营养要素。 6、土壤生物:根系具有松土和增加毛管孔隙的作用;土壤小型动物具有松土和转化有机质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7、土壤pH:植物在偏酸环境中适宜生长。 二、土壤污染与作物 1、农药污染 2、三废污染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1、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与技术 第一节 播种与育苗技术 1、 一、播种期的确定 1、气候条件 ⑴根据当地气温能满足作物发芽或根系生长的要求确定 如早稻种子萌发最低温度要求为日平均气温≧10-12℃, 我省在3月底4月初基本达到此温度条件;玉米、大豆为≧9℃;棉花为≧15℃,我省在4月中旬;红薯的根系生长最低温度要求为日平均气温≧15℃。 ⑵根据作物特殊时期对灾害性天气的敏感度确定 晚稻的抽穗扬花期温度要求≧20-22℃,我省在9月15日左右为本界限温度的出现时间,水稻从播种到抽穗扬花约为90天左右,因此晚稻的播种期可确定在6月上中旬。四川玉米在抽稻扬花期经常遇“卡脖旱”的影响,提早播种到3月下旬,有效地避免了“卡脖旱”的影响。 2、 品种特性 ⑴作物的光周期的反应 如在我省对光周期敏感的晚稻品种作早稻栽培3月底播种,在早稻季节不能抽穗扬花结实。 ⑵作物对温度的反应 如春性油菜品种,早播易引起早苔,既影响油菜的安全越冬,又显著降低产量;冬性强的品种可适当早播,发挥其产量优势。 ⑶作物生育期的长短 生育期长的品种可适当早播,反之可适当迟播。 (4) 根据作物的收获器官不同确定 叶菜类作物的播期范围广,收种子类作物与其“三性”的影响和对积温的要求都有密切关系。 3、栽培制度 如油菜/棉花,油-稻-稻等复种方式,要注意茬口的衔接、苗龄的长短,做到播期、苗龄、移栽期三对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