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赤壁赋(公开课)方案
金圣叹:“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 苏轼:“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寄吴德兼简陈季常》),“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忘云人。”(《忘云楼》)。(在自然的实有与幻想的虚无之间,作者宛然忘怀一切世间的烦恼争逐,累累创伤的心灵得以安抚,刹那间超脱了。一“笑”一“悟”之间,生之艰辛苦痛仿佛暂且冰释。) *见道士则在梦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实生虚,虚虚实实,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一脉相承的”。 总结 本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长啸,长啸后的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的平静心情作为过渡,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最终归于空。 以儒为主,融合佛老,进退行藏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拓展延伸 面对困境,文人有哪些精神突围的方式?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面对逆境的态度 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 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现实意义 面对困境,我们该怎么突围? 生命哲学 不幸和磨难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要用内心的明亮和它抗争。 勇敢、执着、超脱、豁达 苦难是肥料,我们当用它浇灌出艳丽之花。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以及相应的配套训练题。 “ ” 后赤壁赋 苏 轼 解释句子加点实词 十月之望 今者薄暮 步自雪堂 曾日月之几何 摄衣而上 攀栖鹘之危巢 反而登舟 听其所止而休焉 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 掠予舟而西也 玄裳缟衣 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环顾;意动用法,以……为乐 可是 回头看 黑色;白绢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从东 恰好 任凭 农历的每月的十五。 迫近 名词作动词,上山 形容词,高 同“返”,返回 定语后置,即“几何日月” 名词作动词,行走,出发。 解释句中加点虚词 将归于临皋 复游于赤壁之下 归而谋诸妇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 予亦悄然而悲 以待子不时之须 放乎中流 到 在 顺承 兼词:“之于” 转折 修饰 修饰 表目的 介词,相当于“于” 思考:你认为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什么? 1. 景、情、理的交融 2. 语言上骈散结合 以骈散结合的艺术方式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说理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亦骈亦散中表现浑然天成的诗意之美 骈散结合,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有利于情感的充实与情感的自由发挥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 心情 乐——悲——乐 《后赤壁赋》 心情?(思考:与《前赤壁赋》有无相同?) 研读第三自然段 关于“夜逢孤鹤” 在《为杨道士书帖》中,苏轼曾追忆此事:“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自西南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祥也?” 你认为苏轼以“梦会孤鹤”作结有何深意?是真有其梦还是假梦?这一情节传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讨论探究: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