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祝》新读
《梁祝》新读
■ 赵 玫
--------------------------------------------------------------------------------
《山花》2006年第04期 浏览 人次
在上海,第一次以越剧的方式看《梁祝》。
其实很早就知道《梁祝》是越剧中的一部经典,也知道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亦是取材于越剧《梁祝·楼台会》中的经典唱段。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段最美的旋律。后来这旋律不仅成为了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中一段极富光彩的乐章。
而无论越剧的《梁祝》还是小提琴的《梁祝》都来自上海。
而无论越剧的《梁祝》抑或小提琴的《梁祝》都成为了经典。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艺术的创造
《梁祝》源自于中国一部古老的爱情传说。如今它已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一说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与死亡,永恒的悲剧。不是出自莎士比亚笔下,却也美奂美仑,凄切悲凉,令人无尽地唏嘘与慨叹。于是这个故事被当作“酵母”,由此繁衍出无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这便是古代传说不朽的魅力,这样,无数岁月过去,故事却依然不肯退色。非但没有退色,反而老树新花,越开越灿烂,灿烂得以至令人眩目。这大概就是2005年9月,越剧《梁祝》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时为什么座无虚席的缘故吧。
慕名来看越剧《梁祝》,怀着某种朝圣般的感觉。尽管所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员已不是往日的表演大师,却也后生可畏,时常一句唱腔便能换来满堂喝彩,可见观众喜爱的程度。
既然已谙知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主要兴趣自然也就转成了倾听越剧那优雅的音调。然而在观看整部戏剧的时候,却意外收获了许多新的感觉。不期而然的,那许许多多的新的认知。譬如发现在越剧的表演中(又何尝仅仅是越剧),有很多过去不曾注意过的戏剧性别因素掺杂其中。那些很意味深长的,男性的和女性的表演,男角的和女角的错位。尤其女扮男装这一特殊的表演方式,不仅在戏剧中,就是在古代生活中也可谓比比皆是。这在今天看起来,实在是让人回味无穷。
我无法解释自己在欣赏戏剧的时候为什么变得那么复杂而苛刻。为什么要旁生枝节地想到那么多与剧情相去甚远的话题。后来自己为自己开脱,之所以在荡气回肠的舞台前能联想到表演方式的种种,之所以在被悲剧感动的同时还能保持客观冷静的眼光,或许是因为此时的自己已经有了太多的人生的认知、人性的体验,抑或是因为有感于当下世界各类同性恋题材艺术作品(尤其是电影)的蓬勃兴起与蔚然成风。
看过越剧《梁祝》后方得知此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是给了华人导演李安。而李安此次所携前往电影节的影片《断臂山》竟是一部同性恋影片。此前没有人看好李安的这部独立制作的影片,但是浪漫的意大利人却偏偏把这个电影节上最高的荣誉给了李安,就是为了奖励影片中那两个在逆境中挣扎的有着断袖之癖的但同时也感人至深的男人。这是话外的话。
还是回到《梁祝》。我所看到的《梁祝》。还有我所感觉的,以及我所思考的。一场一场地……
《草桥结拜》
女扮男装的富家女儿祝英台在这场戏中与平民出身的才子梁山伯相识。由此依照中国的传统设置了才子佳人抑或郎才女貌的人物关系,但同时也就埋下了最终棒打鸳鸯散的伏笔。在传统观念中,“门不当、户不对”历来是爱情乃至婚姻的大忌。中国如此,外国亦然,嫌贫爱富,这应该是世界的通病吧,也是天下相爱的人们可能要面对的“痛”。
然而梁山伯与祝英台还不单单被这一重封建的枷锁所束缚,女性被压迫应当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所必须面对的现实。惟有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极为不平等的待遇,才会引发出祝英台用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英台为了拥有这一份获得知识的权利只得女扮男装,而随她游学的使女自然也要扮作书童与之相伴。在那个封建而压抑的社会中,能鼓足勇气女扮男装,应当也是英台这样的进步女性对性别歧视的一种反抗吧。
由此英台被隐瞒的性别身份就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而后所发生的种种事件与冲突,应当都是由这个被隐瞒的性别而派生出来的。
于是一种不公平出现了,那就是一方面祝英台对所有事实的了如指掌,而另一方面,却是梁山伯长时间地被蒙在鼓里,被假象所欺骗。这也许就是故事抑或戏剧中的那种被称作“误会法”的创作技巧,只有不断的“误会”与“被误会”,才能让角色之间的关系不停地发展下去,而至最终的“高潮”。戏剧要求如此,但对于始终处在被蒙蔽位置上的男主人公梁山伯显然是不公平的。就等于他在明处,是靶子;而英台却在暗处,是暗箭,时时刻刻都可以向梁山伯发起进攻(情感上的进攻)。所以梁山伯永远懵懂而被动,祝英台却始终清醒而主动。梁山伯不知道这个兄弟一般的同窗为什么总是对他百般亲近,而祝英台却从—见到梁山伯的那一瞬间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