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解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acrolides,Lincomycins and Vancomycins 目的要求: 1.掌握红霉素的抗菌谱、抗菌作用及其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熟悉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类的特点、用途。 3.了解杆菌肽、多粘菌素类及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特点、用途。 30S 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 |_|_| | ① 50S |_|_|_|_|_|_|_|_|_|_|_|_|_|_|_|_|_| mRNA |_|_|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mRNA 30S始动复合物 A位 P位 50S 70S始动复合物 |_|_|_|_|_|_|_|_|_|_|_|_|_|_|_|_|_| mRNA |_|_| | ① |_|_| | ② |_|_| | ② |_|_| | ①- |_|_| | | ① |_|_|_|_|_|_|_|_|_|_|_|_|_|_|_|_|_| mRNA |_|_| | ② | ① |_|_| | ③ |_|_| | ③ | ② | ① |_|_| | 起始 延伸 终止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 是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大环附着一个 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的一类抗生素。 特点: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抗菌强 度较弱。 大环内酯类的分类 来源 化学结构 常用品种 天然品 14元环 16元环 红霉素 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半合成品 14元环 15元环 16元环 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喹红霉素 阿奇霉素 罗他霉素、米欧卡霉素、交沙霉素 ★黑色:第1代;蓝色:第2代;红色:第3代 Back 二、共性 【pharmacokinetics】 absorption:第一代的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只能用肠溶片或酯化物,其余品种耐酸,但吸收率不高;第二、三代耐酸,口服吸收好。 distribution:广,可进入和组织、体液和细胞中,一般在组织中浓度血药浓度,但难入脑脊液。第二、三代在血、组织和细胞中浓度更高。 elimination:主经肝代谢后随尿或胆汁排泄。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1、抗菌谱:第1代较窄,①多数G+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葡菌);②少数G-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空肠弯曲菌);③厌氧球菌;④其他病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弓形虫等)有效。第2代和3代较广(扩展了对G-菌、分枝杆菌、绿脓杆菌等的作用)。 2、抗菌力:第2、3代(尤对G-菌、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第1代(红霉素其他药);在碱性液中作用增强。 3、抗菌机理: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及mRNA的移位,抑制蛋白合成。 4、抗菌特点:速效抑菌。 5、耐药性:细菌对第1代易耐药,且有部分交叉耐药。第3代(耐药较少)第2代第1代(较多见) 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酯酶、葡萄糖酶、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 大环内酯类 5 (2)改变靶位结构: 1)产生甲基化酶:使50S亚基的23s核蛋白体RNA上腺嘌呤残基转录后发生甲基化。 2)使核蛋白的某氨基酸被取代 (3)降低菌体内药物浓度 1)膜成分改变或出现新成分,使药物进入减少。 2)增加外排 【adverse reaction】 1、局部刺激:红霉素最强,口服-胃肠反应;肌注-局部坏死(不宜采用);静注-静脉炎。 2、耳毒性:过量(静滴>4g/d) 可致耳呜、听觉障碍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 3、肝损害:可致转氨酶增高、肝肿大、黄疸等。以红霉素酯化物如无味红霉素(依托红霉素)或琥乙红霉素为重,孕妇、慢性肝病、肝功不良者禁,婴幼儿慎用。 4、过敏反应:药热、荨麻疹、皮疹等。 大环内酯类 6 大环内酯类 7 【clinical use】 1、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2、对青霉素过敏的G+菌感染。 3、首选用于:军团菌、弯曲杆菌感染;白喉及百日咳带菌者。 4、第2、3代可用于结核的治疗 三、常用药 Tab. 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代别 药物 主要特点 The first 代表药:红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竹桃霉素、地红霉素、柱晶白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罗他霉素等 不耐酸,局部刺激性强,抗菌力较强,有多种制剂 抗菌谱似红霉素而抗菌力<红霉素,耐药性产生较慢,不良反应较轻,适用于对红霉素耐药或不能耐受者。 The second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甲红霉素) 阿奇霉素 抗菌谱稍广,抗菌力(尤对G-菌)红霉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