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大气组成、受热和气温浅析.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太阳辐射 思考: 纬度 海陆 地势 等 (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能 地面 吸收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辐射热交换 47% 太阳热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 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1)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田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特别提示] 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要结合实例来理解掌握。例如: (1)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层大气能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层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3)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朗的白天低——云层具有反射作用,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4)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可以减少地面能量的损失。 (5)晴朗的天空呈蓝色,霞、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明亮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6)树阴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大气散射作用及其它物体反射作用。 (7)冬季风速较大——因低纬度与高纬度相比,太阳高度大且白昼长,所以南北温差大,引起风速大。 (8)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白天晴朗,获得太阳辐射多,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损失大。 (9)交通信号中“红灯停”——红光的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为停止的信号灯更为醒目。 (10)有经验的农民利用人造烟幕——在深秋、初冬为防止蔬菜、作物被霜冻冻坏,有经验的农民往往在晚上燃烧一些柴草,制造人造烟幕,它相当于在夜晚增强了云量,增大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达到保温作用。 (11)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红色——日落、日出前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强,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都被散射了,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透射下来。因此旭日和夕阳呈红色,投射到云朵上也使其被染成了红色,因此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均呈红色。 学以致用 2.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①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B B 解析:①②③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而空气稀薄,所以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大气保温作用差(即大气逆辐射差),导致气温较低;但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条件好,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差,夜晚温度低,作物呼吸作用小,有机质消耗得少,更利于产量的提高。 四、全球气温时空变化规律 (一)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1 .日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 气温出现在______左右,最低气 温出现在__________。 (2 )影响因素 纬度 天气 季节 地势 海陆 14时 日出前后 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 【解析】 我国某地一日气温在24~28℃之间,不一定是冬季,排除D选项;图中一日之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说明该日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故选B项;白天多云,夜晚晴朗,则日出前后温度应最低,但图中没有明显表示出日出前后温度最低,故A项错;夜间温度变化不明显,则夜间风力不一定大,C项错。 【答案】 B 1.(改编题)读北半球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2)该地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较一般情况有所提前的原因是__。 解析:(1)该地6∶30日出,18∶30日落,昼长为12小时,应为赤道地区,也是太阳直射的地方。此时求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60°的地点,可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求出该地纬度为30°N;正午12∶30的北京时间对应120°E,而当地地方时为12点,比北京时间晚30分钟,所以当地经度为112.5°E。(2)12∶30以后形成的降水,应为午后阴雨天气。 答案:(1)(30°N,112.5°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