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分解.ppt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护理学 河北医科大学 谵妄 谵妄由于里热过盛或痰火内扰等原因,以致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等症状。 补钾:尿量40ml/h,浓度0.3%,滴数80滴/min,每小时20mmol/L,每天100~200mmol/L, 6~8g/24h 休克体位:头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以利静脉回流 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渗透压不同的两种溶液,把渗透压相对高的溶液叫做高渗溶液,把渗透压相对低的溶液叫做低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 1. 生理盐水(0.154mol·L-1NaCL溶液),毫渗透量深度为308mOsm·L-1。 2. 0.278mol·L-1葡萄糖溶液,亳渗量溶液浓度为278mOsm·L-1(近似于280mOsm·L-1)。 3. 0.149mol·L-1碳酸氢钠溶液,毫渗透量浓度为298mOsm·L-1。 实验观察,正常血浆渗透压约为280~320m0Sm/L。凡是和此渗透压近似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人体中的血浆、胃液,胰液、肠液、胆汁、脊髓液,以及泪液的渗透压都大致相等。为使药液与人体内各种液体的渗透压保持平衡,常配制等渗溶液,常用的方法有渗透压法、氯化钠等渗等量法和冰点下降数据法、容积价法及毫渗分子法五种方法。   浓度为280~320mmol/L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   1. 生理盐水(0.154mol·L-1NaCL溶液),毫渗透量深度为308mmol/L即0.9%NaCl。   2. 0.278mol·L-1葡萄糖溶液,亳渗量溶液浓度为278mmol/L(近似于280mmol/L)   即0.5%葡萄糖。   3. 0.149mol·L-1碳酸氢钠溶液,毫渗透量浓度为298mmol/L。 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张力相等的溶液。也就是,与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的溶液。此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有的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这里的“张力”(tonicity)实际上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如1.9%的尿素溶液,按质点数计算与血浆等渗,但因为它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立即溶血,所以,1.9%的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不能将其输入血液中,而由于NaCl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0.85%NaCl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 第 二 章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 述 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平衡及调节 酸碱平衡及调节 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0-60%,婴幼儿可达70-80%。 组成 体液平衡的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 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渗透压的调节 血液容量的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 水的来源:饮水、食物水、代谢水。 水的排出途径:消化道、皮肤、呼吸道和肾。 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钠平衡的调节: 体内钠过剩时,尿排钠增加。 体内钠不足时,尿排钠减少。 钾平衡的调节: 体内钾过剩时,尿排钾增加。 体内钾不足时,尿排钾不减少。 体液渗透压的调节 血液容量的调节 血浆内的缓冲系统 肺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主要通过PCO2的变化对呼吸中枢的刺激来改变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Na+-H+交换 HCO3—重吸收 分泌NH4+ 排泌有机酸 体液代谢的失衡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钾代谢紊乱 钙代谢异常 镁代谢异常 磷代谢异常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等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水中毒 等 渗 性 缺 水 病因:⒈消化液急性丧失;⒉体液丧失于第三腔隙或大量体液丧失于体外。 特点:⒈水与钠等比例丧失;⒉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病理生理变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促进远曲小管对水、钠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恢复。 临床表现: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少尿,但不口渴。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治疗原则:减少水和钠的继续丧失,积极补液。 低 渗 性 缺 水 病因:⒈消化液持续性丧失;⒉大面积创面的慢性渗液;⒊排钠过多;⒋钠补充不足。 特点:水钠同时丧失,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低渗状态。 病理生理变化:细胞外液低渗→ADH分泌减少→排尿增加→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ADH分泌增加→ 水、钠重吸收增加、少尿。严重时发生休克。 临床表现:轻度——血清钠130mmol/L左右,疲乏、头晕、软弱无力,口渴不明显,尿钠减少;中度——血清钠120mmol/L左右,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小,尿量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氯;重度——血清钠低于110mmol/L,意识改变,肌痉挛,出现病理体征,常伴休克。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静脉输注高渗盐水或含盐溶液。 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